■刘晓颖
曾国藩是我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和洋务运动的主要参与者,在历史上留有浓墨重彩的一笔。《曾国藩家训》主要由其家书家训整理而成,全书行文朴实且情真意切,家常又蕴含哲理,是一本适合多个年龄段读者的优秀读物。读完《曾国藩家训》这本书,让我感触最深思考最多的,就是其贯穿始终的“慎独”思想。
慎独不仅是古圣先贤们一直秉承的君子风范,更被现代道德体系所传承。曾国藩在总结一生的处世经验时写了著名的“日课四条”,即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其中慎独是根本,其他三条是枝叶。何为“慎独”?《大学》中指出:“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中庸》中指出:“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由此可以看出“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而“独”则是独处、单独。因此,“慎独”就是指一个人自己要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有一套完善的道德价值体系,有一个牢固的信念,即使在独处或是无人注意的时候,也能严于律己,洁身自好,不逾矩,不越轨,坚持做正确的事情。
慎独是自律自省的最高境界,真正的君子,以慎独为立身之本,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人前人后光明磊落,表里如一。曾国藩将慎独二字植根于心,并贯穿践行了一生,最终成为一代名臣。而现如今,作为一名现代人,慎独的精神仍然应当被我们践行和弘扬。慎独是谨守道德之心,是众多美德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倡导的公正和诚信都是慎独精神的具体展现。因为慎独,因为有立场、有原则、有所坚持,所以能平衡心中的那杆秤,所以能在是非面前摆正姿态,所以能在利弊面前坚持原则,所以能在个人和大局面前选择大义,所以能在物欲横流中坚守信仰。古有“公烛不展家书”,今有“不拿人民一针一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都是公正在慎独中的体现。
国家的“国”字拆分开来是“玉”“口”二字,因此修身齐家治国均离不开诚信的精神。论语有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人与人交往的前提和基础,缺失了诚信的社会处处充斥着谎言和欺骗,人们必将活在战战兢兢的怀疑之中。而拥有了诚信,社会风清气正,人们真诚坦荡,不论是人与人的交往,还是工作和社会事物的处理都会更加简单顺畅,社会运转效率和人民幸福指数都会得到大大的提升。而正是因为能自律自省、能担当、能对自己的承诺负责,所以能言行一致,言出必行,信守诚信。因此,慎独精神更是坚持诚信的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除此之外,其他众多的美德若脱离了慎独精神的支撑也都将因失去践行力而成为嘴上功夫和纸上谈兵。
我们的国家和社会由千千万万的个体组成,我们每个人都是组成这个社会的一个小小分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论多么伟大的事业,多么壮丽的功绩,都离不开小小个体的正面贡献。同样,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不在意个体道德品行的引导也必将造成社会风气的倒退。就像歌词里所言“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那样,人民的道德决定了社会的公德,人民的品行决定了社会的氛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离不开每个人民,我们每个人都应积极提高自身觉悟,加强品德修养,每个人都应严于律己,以“慎独”作为道德准则来要求自己,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安宁,我们的人民才能安享幸福,我们的国家才能高速高效发展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