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霞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怎样把学校办成老师热爱、学生喜爱的乐园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关注学生,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外面的世界好精彩,学校的生活好无奈!”当下,许多学生的校园生活单调、乏味,死板的教学模式、机械的训练方式,让身处校园的孩子没有快乐可言。因此,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引导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不但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而且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为了把健康快乐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放松身心、愉悦情绪,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学期都举办形式多样、切合学生实际的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广播操比赛、跳绳比赛等活动。还利用每天下午的“阳光60分”,让学生在音乐、美术等兴趣小组活动中充分展现特长,找寻原本就属于他们的快乐。
为了从心理素质上提高学生的快乐指数,学校还利用红领巾广播站,让喜爱播音的学生在《我心飞扬》栏目里讲故事、读自己写的作文、唱歌……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张扬。同时,学校还定期邀请家长一起参与节目,通过广播夸夸自己的孩子,学校呈现出了“在家争当好孩子,在校争做好学生”的良好氛围。学校每个月还利用板报、广播,大张旗鼓地表彰劳动积极分子、文明礼仪标兵、文体积极分子等;并创办了校刊《月亮船》,每月都把学生的好作文编辑成书,奖给受表彰的学生。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认识到只要我努力,就和别人一样行,同时也让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关注课堂,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知识感受快乐的最重要的源泉,就是体验和感受到知识是我的智力创造的结果,探索的结果,心灵劳动的结果。”因此,课堂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应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发现、质疑、探究、合作,让所有学生都能释放自己特有的精彩,体验到快乐。
为此,我们学校制定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和学生共同学习”的教学管理目标。老师们都蹲下身子看学生,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和学生一起表演课本剧、比赛读书,写文章、讲故事……上课的形式不再拘泥于教室里,而是将操场、田间、小树林等都变成了快乐学习的场所。
由于课堂充分激发了老师、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近年的调研考试中,学校整体教学成绩始终名列全乡前茅。
关注教师,让教师成为快乐的传递者
学生的快乐,必是建立在教师快乐的基础之上的。
作为学校领导,要善于分析教师的各种需要,分清主次,把工作、生活上的关怀结合起来,尽最大努力满足教师的需要。比如学校有教师盖房急需建筑队,我们马上找人联系;哪位老师的孩子要考大学了,我们马上帮忙咨询学校等。为了丰富教师们的课余生活,我们还让学生当评委和啦啦队,组织老师们进行球类、棋类、书法、绘画等文体比赛,为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提供了平台、创设了快乐的氛围。学校还经常把老师们写的文章、教案打印多份,组织全体老师认真阅读、修改,并把优秀作品推荐到报刊上,为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会。教师的潜力在宽松的环境中得到了发展,拥有了对工作的“幸福感”,在潜移默化中把整个身心都交给了自己所钟爱的教育事业。所以,我们学校连年被评为乡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
此外,学校还特别关注师生的心理健康。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可以化解学生的不良情绪。为此,我们学校利用网络,每月为教师举办一次心理健康讲座,并把普遍存在于学生中的性格偏激、暴怒等不健康心理行为从网上下载打印,发给老师们参考,形成了一个矫治心理的良性锁链。
当学校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田园、个性发展的乐园、心灵放飞的家园时,教育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快乐的事。当快乐感溢满心田的教师,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把学生单调的校园生活丰富起来,让学生自由快乐地成长,这不就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理想教育吗?
作者系舞阳县保和乡朱耀环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