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运生
一
自传说中的郾子封国,伴着历史的风烟,郾城一路前行。两千五百年前,它迎接到了一个叫孔子的老者,这位老者,被后世尊为至圣。
这位中国思想文化的集大成者,生前落落不遇,身后荣耀迭加,影响华夏文明几千年。凡崇德重教、文明昌盛之邦,无一不修建雄伟壮丽、气势恢宏的文庙大成殿,漯河郾城也不例外。
文庙,是至圣文宣王孔子庙的简称;大成殿,是文庙最主要的建筑,意为祀奉“大成至圣”孔子的宫殿。自汉武大帝始,中华版图但凡从坂荡混乱迈向繁荣安定、礼仪之邦光辉乍现,重礼尚仁的儒学即被高高尊祭。唐代始,孔庙成为祭孔尊儒、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从地方到京师,全国遍布。
孔子生前颠沛流离,不被重视,但他去世的第二年,鲁哀公就开始怀念他的道德思想,孔子故居被改建为庙。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被恭敬地尊奉。西汉平帝时,孔子被封为褒成宣尼公。唐太宗时,诏令在全国各州县官学建立孔庙,遍布全国。唐玄宗时,孔子又被追封为“文宣王”,孔庙也被称为文宣王庙。宋真宗时,孔子被封为至圣文宣王,成了至圣。元朝,孔子又被册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朝,孔子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康熙封他为万世师表……
郾城文庙大成殿,大抵也是沿着这样的历史轨迹形成、发展,滋润郾城文化、泽被郾城教育千百年。
郾城文庙,兴建于唐元和年间,元明清之际不断修葺扩建,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古建筑群。它祭孔重教,庙学合一。仁德礼化的儒家精髓,让郾城民风敦厚纯正;黉学之声琅琅清音,使郾城文化灿烂传承。今天,文庙大部分建筑已无,只留下这座古风依旧的大成殿。
对于这气势非凡的大成殿,郾城知事王季立说:“文明耀中邦,儒痒俨东峙。鼓节严昏昕,宏音通遐迩。渊填镇华堂,赢容集冠履。进退周折旋,讲经析义理。伟矣旋歌声,洋洋满入耳。师严道益尊,进学讵能止。”从中,我们似乎看到,当年的郾城文庙,鸿儒云集,雅士颂礼。我感受着大成殿的肃穆,体会到了黉学尚学之风的兴盛。我还看到:唐朝的韩愈携着李正封、杜甫跟着公孙大娘,走在文庙的路边;北宋郾城知县苏过,带着慈父苏轼,感慨古郾国的文明……
2500年的漫漫历史长河,儒学越来越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与正统,成为国家迈向富强进入盛世的象征和标志。遍布各地的文庙,则是孔子深远影响中国文化的最好标志和见证。郾城文庙大成殿,也毫无疑问地成了漯河崇德尚文、历史厚重的缩影。
二
清乾隆十七年,在郾城文庙大成殿西,设立了景文书院,以更好地培养郾城才俊。清光绪二十五年,在文庙大成殿后几十米,建造了许南阁祠,以纪念鸿儒许慎的功绩。不久,景文书院搬到许南阁祠,又过几年,许南阁祠变成高等小学堂。后几经变迁,形成了郾城文化旅游局、东街小学、教师进修学校、漯河四高、许南阁祠环绕大成殿拱立的格局。
以大成殿为中心,发散辐射成了漯河郾城的文化教育核心圈,郾城近代教育自此发轫。而许南阁祠,则是其成就最璀璨、影响最深远的成果显现。
许南阁祠的建造,是为纪念《说文解字》《五经异义》的作者、当时“五经无双”的许慎。许南阁祠与文庙大成殿的关系,如同许慎与孔子的关系一样,都为纪念儒学大师,都催生促进了郾漯教育。
许慎,字叔重,真正是学术谨慎,为人稳重。这位后汉著名的经学大师,仅在《后汉书·儒林列传》中,有着极为简洁的85字记载。他性情淳笃,少博学经籍,时人为之语“《五经》无双许叔重”。“初,慎以《五经》传说臧否不同,于是撰《五经异义》,又作《说文解字》十四篇”。简洁至极的记述,却已注明他与儒学的不解渊源。
许慎出生在漯河召陵冈下,孔子曾在漯河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孔子精神对漯河崇德好学的良好风尚,产生了深深影响。漯河人民也对孔子深切的感念,尤其是孔子曾踏足的召陵冈附近,更是诞生了汉代许慎和明代刘校等儒家精神丰碑。
许慎自幼受孔子精神感召,热衷儒学,饱读经书。青少年时期,即因精通儒家经艺、“五经无双”而闻名于世。三十岁后,又因身体力行“居家忠孝、为公清廉”的儒家精神,被举为孝廉,举荐提拔至京城,有幸受到了儒学权威、古文经学大师贾逵的指导,古文经学为他打开了另一方广阔而神秘的天地,他也深为当时社会上的今文经学歪曲儒学经典、贻毒社会误人不浅而痛心,他下定决心,要像孔子一样,肩负社会责任,完成历史使命,为真正的儒学正本清源。
于是,他写成了《五经异义》。为达到深层次、永久性的影响,他又穷二十多年之精力,编写《说文解字》,成就了万古不朽功业,点亮了华夏汉字文化的天空。
《说文解字》成书后,历来学者对之顶礼膜拜,也许,没有《说文解字》,中国的汉字就会形成文化断层,古文字就很难系统而完整地保留下来,汉字的根源性问题也就难以得到准确追溯,“人头马为长”这样的荒唐谬误就会贻误后人,所以古人说,欲研究学问,必先研究《说文解字》。后来,社会上逐渐形成了许学或曰《说文解字》学的专门学问流派,宋朝的徐锴徐铉兄弟、清朝的段玉裁等人,都是研究许慎和《说文解字》的圣手大家,科举考试,《说文解字》学也被列入考试内容,成为知识分子晋身仕途的要阶。
清末,靠《说文解字》考中进士的儒生周云,主动申请到郾城做知县,一到任,就在祭拜孔子之后,专程到许慎陵墓前,一步三叩首地祭奠。后又上书朝廷,恭请皇上恩准许慎以儒家圣贤身份,被供奉在文庙孔子身旁。朝廷准奏,于是,许慎与儒家其他圣贤一起,在文庙被供奉,接受后世的敬仰祭拜。周云还以自己的奉薪捐款,在文庙大成殿后,专门捐建成许南阁祠,以纪念许慎贡献,以表明孔子与许慎,皆成世间不朽之功业,是一种自然而伟大的传承。
三
许慎一生,没有真正的高官厚禄,最高的官位,是不知是否就任的洨长。孔子一生,最为显赫的职位,也无非是鲁国的司空大司寇。老年的孔子,回归到故土曲阜,过起了整理典籍、研究学问、教授学生的生活;老年之后的许慎,归居故土召陵,潜心修著《说文解字》、整理经典学术。孔子一生颠沛流离,奔走呼号于各诸侯国之间,为的是拯救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许慎一生不慕名利、潜心修书,为的是“五经传说臧否不同,于是撰《五经正义》,又作《说文解字》”,为的是厘清被颠倒混淆的儒家文化正统,肩负匡正学术邪说的大旗。
许慎与孔子一样,生前献身社会、现实影响有限,身后却被顶礼膜拜、大加推崇,影响后世光照千年。孔子纵然生前做过鲁国的司空大司寇,鲁哀公在他死后三年,才想起他,将他的故居改建为祭孔之庙,而直到汉唐宋元明清,他才得以被皇帝们一次次加封,一步步走向至高的奉祭圣坛。许慎纵然辞官修书,献上几十年心血凝成的《说文解字》,也才被汉安帝赐葛布40匹,直到后来的千秋万代,人们才逐渐认识到《说文解字》的伟大意义,他才在清朝被请进“文庙”,跻身孔子身边被供奉,才有了许南阁祠的建造成功。
如果说大成殿是对孔子的光辉纪念的话,那么许南阁祠,就是一座《说文解字》的纪念碑,一部《说文解字》,就是沟通延续发扬光大中华文化的汉字桥梁。如果说“没有孔子,中华万古如长夜”的话,那么我说“没有许慎,华夏文化暗华光”。
从文庙大成殿到许南阁祠,郾城的文化,完成了历史性嬗变,开出了璀璨夺目的蒂华之秀。在这里,影响华夏千年文化的大成至圣孔子,促成了光耀汉字中国的“字圣”形成。
今天,文庙大成殿黄瓦铺顶,气势恢宏,却静静地独处深巷一隅;许南阁祠青砖灰瓦,简素平常,深居闹市而不惊。
无语静坐的文庙大成殿,承托着郾城文化繁华浓云的厚重;普通平凡的许南阁祠灰瓦,浮荡过漫漫的历史尘沙,掩蒇了世间的文明沧桑。但我们相信,厚重漯河文化的光辉,随着历史的辽远深邃,会更加光彩夺目、迷人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