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11月13日 星期

绿色发展让漯河天更蓝水更清

在蓝天碧水的映衬下,我们的城市显得愈发妖娆。本报记者 王晓东 摄

■本报记者 蒿中刚

“现在的漯河再也不是小时候印象中的样子了,荒草遍布的河堤变成了沙澧河风景区,蓝天白云天天可见……”国庆假期,从小离开漯河的王先生在沙澧河风景区感叹地说。几乎所有刚到漯河的外地人都有和王先生一样的感叹。漯河虽然是一个小城市,但空气清新、生态环境优美、宜居……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美丽城市。

改革开放40年来,漯河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等称号。

改革开放40年,漯河环保意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和全国大多数城市一样,在改革开放初期,漯河作为一个以食品、造纸、化工等行业为依托的新兴城市,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环境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九五”期间到了最严重的程度:境内 6 条主要过境河流除沙河、澧河外,其他河流基本丧失了水体原有功能……“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如何保护好漯河的母亲河?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双赢”局面?历届市委、市政府都进行了积极探索。特别是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将打赢环保攻坚战作为漯河新时代经济发展“四三二一”工作布局的重大任务和改善民生的当务之急,举全市之力攻坚克难,攻坚成果持续显现。

截至9月底,我市与去年同期相比,PM10浓度均值全省排名由第8名提升到第5名,PM2.5浓度均值由第7名提升至第4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居第6名,三项主要数据首次动态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全市7条省控河流断面达标率100%,稳居全省前列;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澧河水质持续保持在二类标准要求,取水水质达标率100%;沙河、颍河稳定保持或优于三类水体,其中沙河是全省最好的城市过境河流之一;清潩河稳定保持或优于四类水体;黑河、三里河稳定保持或优于五类水体。

现在的漯河,从前难得一见的蓝天白云现在已成常态。

现在的漯河,无论你在哪个季节来,抬头见绿、起步闻香,俨然走进了大花园。

现在的漯河,人人都知道澧河是我们漯河人的大水缸,是全省保护最好的河流之一。

改革开放40年,漯河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在全市GDP由2005年的322亿增长到2017年的1165亿元的情况下,漯河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却在逐年削减,年年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现在的漯河,早已不见高耸林立的黑烟囱,但我们有世界500强的双汇集团。

现在的漯河,作为首个中国食品名城,还培育出了全国人民喜爱的网红食品“卫龙”辣条……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民生福祉、关乎漯河未来,是推进新时代漯河经济社会发展“四三二一”工作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目前,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推进绿色发展,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使我们生活的家园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气更爽、环境更优美,共同创造漯河更加美好的明天。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