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艳彬 通讯员 陈 凡
11月8日上午,在市行政服务中心黄山路大厅一楼的综合受理窗口,刚刚办理完食品经营许可证手续的李先生说:“原来想着得跑好几趟才能办成事,没想到就跑这一趟,在一个窗口10分钟就办好了!”李先生对市行政服务中心的服务赞不绝口。
“一门办” 群众少跑腿
需要的材料减少了,跑腿的次数减少了,服务态度更热情了,这是到市行政服务中心办事群众的切身感受。这些变化得益于我市纵深推进的“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取消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简化了一批办事程序,削减了一批审批公章,继续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事项“三集中、三到位”,实现政务服务“一门办、一窗办、一网办”。
自6月12日市行政服务中心黄山路、嵩山路两个大厅业务调整投入使用后,市行政服务中心共进驻34个部门,设立160个服务窗口,集中受理政务服务事项606项。同时,为了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市行政服务中心科学设置服务板块,黄山路大厅主要设置社会保障、投资项目一窗受理、商事登记、住房保障、投资项目审批板块,嵩山路大厅主要设置公安综合业务与出入境登记、交通运输综合服务、不动产交易与登记、司法业务板块。
截至9月底,嵩山路大厅已开展工作人员业务、礼仪等方面的培训2100多人次,基本实现了“进一个门,办所有事”的目标。
“一窗办” 受理更便捷
“原来办理审批手续的时候,环评、人防、消防等不在一个地方,跑完这个跑那个,时间都浪费在路上了,有时候半个月都办不下来,现在方便多了,在‘一个窗口’就能办理。”经济技术开发区利通液压项目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前都是我们找部门办理,现在变成了部门找到我们,主动给我们指导如何准备材料,这变化太大了!”
“由‘多窗’变‘一窗’,实现前台‘一窗收件、统一出件’。”市行政服务中心副主任刘超介绍,在行政服务体系建设中,前期存在入驻部门各自为政难协调、各部门分头审批进度慢、材料多服务不规范等问题。现在,“收授一窗化”,以办事群众、企业体验为核心,根据审批项目类别需要,调整有关部门窗口,改“依部门设窗”模式为按功能分类设置“综合窗口”统一受理,由各行政审批部门将“业务受理权”委托给市行政服务中心。目前,我市涉及13个部门“投资项目”的事项和8个市直部门(40个事项)的业务实现了“一窗”分类受理,社保类和住建业务实现了人社局窗口的一窗受理。另外,设统一出件窗口,并提供预约领证或送证上门等服务。
市行政服务中心整合窗口服务队伍力量,组建中心综合窗口专业队伍,将中心各部门窗口按各自要求收件受理调整为中心综合窗口按照标准化的事项目录、材料清单和收件要求统一收件受理。着力解决群众办事多窗口多部门来回跑不方便、窗口忙闲不均、人力资源浪费问题。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