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水韵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11月13日 星期

大沙河孕育的声腔艺术

沙河调艺人张自立老师(左三)、葛俊梅老师(左二)、沈德昌老师(左一)与听众见面。

■乔保国

我是戏迷一枚,自幼爱听豫剧。近年来漯河中原大舞台每每有豫剧演出,我几乎场场都从头至尾看到演员谢幕加演清唱。由于过去在舞台上、荧屏上观赏豫剧流派的豫西调、豫东调和祥符调比较多,故对豫西调委婉深沉、豫东调慷慨激昂、祥符调含蓄典雅的艺术特色印象深刻。但说及沙河调,便因接触少、观赏少,我对它的前世今生和艺术风格就难以道出个所以然来。恰逢“中原大讲堂·沙澧讲堂”请余飞先生来讲豫剧沙河调,我自是欣然前往当听众。

余飞声情并茂地讲述了沙河调的起源、演变、发展、成型的过程,讲述了围绕沙河调而生发的名人轶事、剧坛风云、民间传说等。许多被尘封的往事,许多被遗忘的史料,许多走心的戏曲掌故,余飞如数家珍,信手拈来。他用多年研究沙河调的成果,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和认识沙河调的窗口。

终年流淌不息的沙河水,滋养着两岸勤劳朴实的人民,也为沙河调艺术注入了丰富的母体语言和个性特色。那些生活里有的,史书里记载的众多聚散离合、悲喜愁乐、酸甜苦辣、阴晴圆缺的世间故事,经戏曲艺人搬上舞台,用具有地域特色的声腔进行演绎和展现,使之转化为有声有色的人间史书和永不褪色的风情画卷。可以说,沙河调之所以经久不衰,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流经了大沙河肥沃的土壤,是大沙河为它提供了充足的生活养分,培育了它粗犷豪放、行腔酣畅、节奏鲜明、本色自然、质朴通俗的演唱风格。

从余飞的讲述中,听众们也进一步领悟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一方艺术的真谛。《白莲花》《黄鹤楼》《反徐州》《大闹雷音寺》《韩信拜帅》《麻风女传奇》……这些剧目浸润着沙河水的壮美和豪气,成为鲜活的具有地域风情的文化载体。沙河调艺人用有血有肉的声腔形体语言,赞颂着大沙河的养育之恩,也展示着沙河调的艺术魅力。

如今,豫剧沙河调唱响了大江南北,陪着喜爱和痴迷于它的人度过春夏秋冬。“演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沙河调契合人心,贴近生活,溢着烟火味、草根气、泥土香,深为人们喜闻乐见、津津乐道。君不见,田间地头、河道沟梁,文化大院、城市广场,都有人演唱沙河调,这声声沙河调在时空里飞扬,在大地上行走,无不提升着人们的精气神,激发着社会的正能量。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