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李文姣
在很多人眼中,跟钢筋、砖头、混凝土打交道是男人的事儿。但偏偏有这么一个貌似柔弱、内心却异常坚韧的“女汉子”,她用自己柔弱的身躯在建筑行业撑起了一片天空,她就是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以下简称建工系)教师赵冬梅。
深受学生尊敬和喜爱
1993年,赵冬梅走上教师岗位,她带着首届92级建筑班参与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校区建设,至今已任教25年。
1994年,来自9个省的65名调皮捣蛋的学生聚在了94级工民建1班,作为班主任,赵冬梅如保姆般呵护着学生,如父母般的管教着学生。学生们心怀感恩,铭记终生。今年暑假,赵冬梅到长沙学习。得知消息后,她所教过的湖南学生都赶到长沙看望她,最远的学生跑了将近500公里的路。有位学生动情地对她说:“我上过7所学校,教过我的老师不少于50位,我只服您!”广东籍学生朱香兰通过网络看到师生聚会的场景后激动地说:“我感觉自己仿佛在现场一样,想哭,感谢老天让我遇到一位这么好的老师!”
积极创新教育理念
从教25年来,赵冬梅曾主讲《建筑识图与构造》《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建设法规》《建筑工程测量》等课程并指导学生实训。在教学中,她注重传授实际工程经验,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作为学院名师培养对象,赵冬梅能够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在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实践教学载体与手段创新、产学结合、理实一体化等方面特色鲜明,实行“244”“5+5现代学徒制”“1+3+N现代学徒制”“远大2+1”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与河南省建设教育协会、长沙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及省内9家特级、一级企业合作,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入学签订就业合同,实岗带薪实习,毕业后直接高端就业。
团队建设的领头羊
赵冬梅不仅在教学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她还是学校青年教师的好导师,是团队的“灵魂人物”。建工系何晓航老师在她的指导下,任教仅6年就获得学院新课改第一名,并被评为“市优秀教师”。何晓航说:“工作上,她是我的领导;专业上,她是我的导师。但在我心里,赵老师是我敬爱的大姐姐。”
在赵冬梅的不懈努力下,建工系打造了“教学能手型、岗位技能型、行业专家型、企业兼职型”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她带领团队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建工系80%的教师考取了行业执业资格证书、BIM及装配式师资证书。目前,建工系具有结构工程师、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招标师等各类国家执业资格证书20人,河南省建设工程评标专家库专家、河南省政府采购评标专家库专家、河南省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专家等10人。
在她带领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007年成立“244工学交替试点班”,2012年成立“鲁班精英班”。通过10年的建设,该专业被批准为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8年成为国家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
致力服务地方经济
作为漯河职业技术学院第一位建筑专业工学硕士、第一位国家一级建造师、招标师。赵冬梅积极参与行业和服务地方经济工作,集河南省建设工程评标专家、政府采购评标专家、河南省墙材行业专家等近十个专家称号于一身。她先后主持省教育厅课题4项,参与省市级课题10余项;副主编教材7部;发表论文11篇,其中2017年《中原桥城漯河》(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获全国建筑业经典史志成果奖;主讲的《建筑识图与构造》在2010年荣获学院首届精品课程评比第一名,2012年获学院首届新课程改革项目第一名;参加全国高职高专首届“鲁班杯”建筑工程识图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并连续三届蝉联个人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