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11月15日 星期

推进依法治水 呵护生命之源
——我市加强水生态环境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王艳彬

河如玉带,穿城而过。依水而生的漯河,被沙澧河赋予了灵气。如今,市民漫步河畔,只见河水波光粼粼,岸边繁花绿草相映,人水和谐共生的景象令人赞叹。

近年来,市水利局坚持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指导,以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为己任,围绕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地下水压采、入河排污口整治、水功能区监管等重点工作,科学安排、统筹规划,优化水资源配置,使我市的水资源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完善,绘就了一幅幅漯河水生态环境建设的生动画卷。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沙澧河水越来越清了,漯河这座城市因为水也越来越漂亮了!”近日,在广州工作的李丽回到家乡漯河后发出如此感慨。这些悄然发生的变化,得益于我市实行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近年来,市水利局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工作,按照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总体要求,严格控制“三条红线”,落实“四项制度”,加快节水型社会、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步伐。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水利、环保、发改、城建、财政、工信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水资源管理情况,研究部署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工作推进措施。修订完善了取水许可与水资源论证、水资源用途管制、“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施方案等制度,从节水优先、水资源保护、监督与管理、基础能力等方面对水资源管理工作进行了规范。制订了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和调度方案,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并且要全面落实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水资源论证等管理制度。现在高耗水和高污染的企业很难在漯河开办。

用水效率控制是管理水资源的重要一环。我市加快推进农业节水灌溉工作,制订了《漯河市“十三五”高效节水灌溉实施方案》,去年全市共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2万亩,全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813,比上年提升3个百分点。我市积极开展节水载体和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创建活动,指导县区开展了节水载体创建工作,目前有7个单位、3个企业、2个小区被命名为省级节水型单位(企业)、小区,有55家被命名为市级节水型单位(企业)。与此同时,我市广泛开展节水宣传活动,让节水成为习惯,共同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

城市水体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水生态环境直接关系人居环境质量和群众切身利益。

我市健全水资源监控体系,对全市48家重点排污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测装置,主要河流建成市、县两级自动监测平台。对55个取水大户安装远程监测系统,对68眼常观井每周监测一次,随时掌握地下水位变化情况。

入河排污口得到规范整治。我市先后印发了《漯河市入河排污口排查登记工作实施方案》《漯河市入河排污口规范整治工作方案》,对全市入河排污口进行全面排查,对排查出的长年排水且水质低于四类的16个规模以上排污口的基本信息进行核查登记,逐一制订整治方案,规范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和设置批复函,我市排污口设置手续完善率居全省前列。同时,我市加大对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力度,初步实现了排污口日常巡查、重点巡查和专项执法检查常态化。

加大农村集中供水保护力度,完成了农村集中饮水月供水千吨或覆盖人口万人以上的水源保护区范围划定工作,全市共划定 40处农村集中饮水水源保护区,严禁在保护区内堆放垃圾、建设畜禽养殖场,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强化水功能区水质断面监测。我市管理的水功能区有7个,分别是漯河市沙河橡胶坝、商水县邓城镇(浮桥)、郾城区颍河闸、西华逍遥闸、鄢陵南张庄公路桥、商水县巴村。市政府每年拨出30万元资金对水功能区断面水质定期监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有力促进了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自备井关闭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根据《河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压采实施方案(城区2015~2020)》,我市地下水压采量为1735万立方米。为确保完成地下水压采任务,市发改、财政、住建、水利部门联合制订了《关闭自备井实施方案》;市政府印发了关闭自备井的通知,在媒体上广泛宣传,并拨付了关闭自备井专项费用;市水利局、市自来水公司联合成立关闭自备井队伍,坚持先供后停的原则,对要关停的自备井用水户逐户动员,取得他们的支持,使我市的关闭自备井工作顺利开展。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关停自来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井300多眼。

水资源费改税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市水利局积极组织开展取用水户摸底调查、水资源费征管档案移交、水资源税征收宣传、取水许可清理、取水计量设施安装、计划用水管理等工作,确保水资源税的顺利开征。同时,市水利局与地税部门联合建立水资源税协作征管机制,明确各部门具体工作职责和完成时间节点,定期向地税部门报送相关水资源管理信息,确保水资源费改税工作顺利进行。

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市水利局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严格落实节水设施“三同时”制度,完善水资源监控系统,为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