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水韵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12月7日 星期

传家风 共成长


■张海燕

姥爷去世四年多了,每每想起他,一个慈祥睿智的老头就笑眯眯地出现在我眼前了。

姥爷自幼丧父,是跟着母亲长大的,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里,他要过饭。听妈妈说,毛主席去世时,姥爷还痛哭一场,说是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他的今天。

姥爷家境不好,却娶了姥姥——地主家的独生女。听妈妈讲,太姥爷是看上了姥爷的吃苦要强。姥姥嫁过来,就一直忙着生儿育女,养育了七个孩子,养家糊口的任务就交给了姥爷。姥爷从公社挣工分到分包责任田,又自己开预制板厂,养活一家九口人。

我记忆中的姥爷,整天笑眯眯的,从没见他发过火发过愁。每年春节初二回娘家时,姥爷的六个姑娘就都回来了,姥爷家的院子就会热闹起来,姥姥在厨房忙碌着,姑娘们在院里都围着姥爷唠嗑,姑爷们在屋里划拳喝酒,孩子们在院里嬉戏,姥爷的外甥外甥女、孙子孙女加起来有15个呢。每年的这天,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姥爷在酒桌上喝几杯酒就起身了,剩下姨父们和舅舅在酒桌上热闹,姥爷会坐在堂屋的屋檐下,笑眯眯地看着他的儿孙们。通常,老头儿话也不多,一边抽着烟一边微笑着,现在想来,姥爷肯定是这样想的:自己再吃苦受累,却养活了一大群孩子,现在看着这更大一群的孩子,多好啊。

妈妈是长女,常常给我讲姥爷小时候吃的苦受的罪。妈妈小小年纪就和姥爷一起拉架子车挣工分,为了多挣工分,姥爷和妈妈凌晨三点就下地干活。妈妈白天帮姥爷干农活,晚上帮姥姥搂孩子睡觉,哪有时间去上学?就这样,妈妈帮家里干活一直到嫁人。

妈妈有了我们兄妹三个时,姥爷已和别人合伙开了个小小的预制板厂。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盖平房的多,姥爷的生意好了起来,慢慢地脱贫,还成为村里的万元户,富起来的姥爷没有大吃大喝,反而对我们的学习重视起来,每次见到我们必先问学习怎么样,说一定要好好学习才会有出路,不要发愁学费的事,只管好好学习就行。就这样,在妈妈的督促和姥爷的关怀下,我们这一代人都是通过考学从农村走出来的。

姥爷的15个孙子辈中 ,上学考出来一个博士、三个研究生。有三个人落户北京,一个人落户武汉。尽管姥爷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吃苦要强的精神已经融化在我们的血液里,代代相传,他的精神在儿孙们中发扬光大,姥爷的第四代孩子,重外孙女——我的女儿,正在漯河高中努力学习。

如今,每当我回老家看望姥姥时,站在这个大院子里,我的大脑里就总会出现这样一个画面:姥爷静静地坐着,阳光洒在他身上,在笑眯眯地听我们说话呢……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