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勇睿
通讯员 张守稳
“仲裁全程公示,让我顺利拿到了拖欠的工资和经济补偿金。”说起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案件公示的事,某企业职工李小兰至今还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这种让当事人随时了解仲裁动态的方式,是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在“阳光漯河”建设中的创新举措,也是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快立、快调、快审、快结的一个缩影。
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积极响应市委号召,认真践行“小窗口、大服务” 工作理念,发挥了仲裁在护航经济发展、推进法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中“稳定器”“调节器”的作用。
该院坚持“权责一致”的原则,制作了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流程图,直观形象地展示仲裁流程,让当事人一目了然。针对仲裁接待、立案、审理、调解等关键环节,制订《申请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须知》《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服务指南》等19项规章制度,全面规范职责。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大力实行阳光操作“五公开”:立案公开、庭审公开、依据公开、程序公开和结果公开,做到群体事件“慎”处理、一般案件“快”处理、特殊案件“活”处理。2018年,该院共立案处理争议案件256件,涉案金额1911.6万元,有力地维护了全市劳动关系大局的和谐稳定。
在审理上,重事实、重证据、重政策,案情不清不放过、证据不实不放过、仲裁程序不到位不放过,严把法律关、程序关、证据关、裁决关“四道关口”,杜绝错案发生;在调解上,搭建一体化调解平台,实现仲裁案件全程调解、宽领域调解、人性化调解。目前,该院仲裁案件呈现“一少一多”的特点,仲裁当事人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案件少,人民法院维持仲裁结果的案件多,初步达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群、宣传一片”的效果。该院先后收到当事人赠送的锦旗十余面、感谢信五十多封。
该院出台《窗口服务规范》等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并将服务项目等汇编成宣传手册免费发放给办事群众,让群众详细了解应该到哪办、找谁办、怎么办、多久能办完等细节,真正把公开透明的要求贯穿于仲裁服务的全过程。同时,该院抓业务不忘记党风廉政建设,精心设计了以“清”“正”“廉”“洁”“勤”“实”“严”为主题词的仲裁廉政宣传画,教育仲裁员自觉遵守仲裁纪律,做到办案不徇私情、执法追求公心,让法治观念入脑入心,让廉洁自律警钟长鸣。
该院采取人员公示、全程录像、结果公开三项措施,主动“晾晒服务”。在接待室外悬挂工作人员公示栏,把人员姓名、工作职责、联系方式全面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利用信息化办案系统,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实时录播,办案流程更加规范透明;完善“互联网+人社”服务体系,用大屏幕将仲裁案件涉及的案号、申请人、被申请人、仲裁员、开庭时间、开庭地点、案件状态等关键信息对外公开,做到每个环节都有监督、每个环节都有记录,实现风险源头可控、责任源头可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