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服务供给
为企业提供难题解决方案
半天时间,帮助企业办理注册登记等前期手续;企业用地指标,经过多部门共同开辟的“绿色通道”快速解决……正是这高效、贴心的服务,让总投资10亿元、占地300亩的海底捞颐海食品项目成功落户临颍。
多年来,临颍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不断发力,构建起了“亲、清”政商关系,软硬同抓、以软补硬,营造出了吸引客商集聚的一方小气候。
在服务企业发展方面,该县始终坚持企业至上,大胆坦诚交往,真心竭力服务,对每个投资项目都明确一名县级干部挂帅,组建贴身服务团队,“一条龙”提供证照办理、土地征迁、用工招聘等服务,以真情感化投资客商。同时,守好“清”的底线,强化刚性约束,把握分寸尺度,严格遵规守纪,让政商关系在界限分明、彼此清白、公开透明、依法依规的轨道上良性互动,真正建立起“亲”而有度、“清”而不疏的新型政商关系,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全省最具法治投资环境产业集聚区”这一环境硬实力,创出了客商“投资中原、先看临颍”的良好口碑。
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让临颍进入了持续发展的快车道。目前,全县共有个体工商户2.1万家,非公企业5588家,为全县贡献了98%的企业数量、90%的技术创新成果、84.5%的税收、95%的劳动就业。今年以来,全县156家小微企业实现“个转企”,60家企业实现“小升规”;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9.4亿元、增长8%,实现税收7.18亿元、增长28.1%。
要素供给
打造企业发展生态圈
去年冬天,受多种因素影响,临颍县产业集聚区内一度出现企业用气难、供气荒的情况,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今年5月,随着燃气一级供应商——新奥燃气的成功引进,企业的燃眉之急迎刃而解,集聚区内诸多企业负责人拍手称赞。
为了解决产业集聚区内企业的用电、用热、污水处理等棘手问题,全县强化企业生产要素保障,先后建成盛宏热电、开元热力项目,供热能力实现翻番,达到175蒸吨/小时;新布局110KV变电站一座,供电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截至11月份,大工业用电量增长33.1%;实施一污、二污提标扩容工程,日处理能力实现倍增、达到12万吨;结合南水北调工程新建供水厂一座,日供水能力新增10万吨;持续推进静脉产业园建设,城区垃圾综合处理项目建成启用,日处理能力达到300吨,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
要素保障让临颍县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发展生态圈越来越完善。如今,临颍依托产业集聚区、现代家居园区、现代物流园区的200多家知名企业,带动形成了休闲食品、现代家居、装备制造三大百亿产业。已经建成的国家级标准质检研发中心、河南省休闲食品加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全省唯一的膨化食品检验中心和全市唯一的省级重点实验室,为全县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创新保障。天然色素提取、功能食品研发、铸造材料生产等多项技术领跑行业,带动传统食品产业向功能化、营养化、大健康、高附加方向加速升级。截至目前,全县建成院士工作站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个,培育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引进院士2名、千人计划专家4名,转化科技成果210多项、开发新产品300多种。
“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是临颍经济发展的硬招牌。临颍将持续实施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提升行动,加快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提升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与核心竞争力,把投资环境的‘软实力’转化为中原更加出彩的‘硬支撑’。”临颍县委副书记杨智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