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育视窗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3月1日 星期

默默耕耘 期待花开
——记召陵实验高中语文教师康亚平

■本报记者 李文姣

传播知识就是播种希望和幸福,从走上讲台的那天起,康亚平就成了一名兢兢业业的“播种人”。在召陵实验高中这些年的耕耘,让她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理解越来越透彻,对学生和课堂的爱也越来越深沉,她说:“作为一名老师,在工作之余我常常在想,怎样才算是做好了本职工作,怎样做对学生来说才是最好的?这是我最重要的事。”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走进学生内心,让他们信任自己是成功的基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康亚平的学生都已经是有思想、有主见的“大人”了,想要走进每个学生的心里,几乎不可能,但康亚平并不气馁,她说:“上大学时,特别喜欢我的先秦古代文学老师。那时我就想,将来要做她那样的老师,用学识征服学生,用素养引领学生,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工作后,这也一直是我遵从的教学理念和追求的目标,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从来都没有忘记过我的理想。”

2012年,康亚平班上来了一个性格非常内向的女孩,每次请假、大休她要单独回家时,康亚平都特别担心她路上的安全,对她格外关注。记得第一次大休时,康亚平专门抽空把她送到车站看她上车,跟家长联系好到站时间,直到确定有人接她回家才离开。从那以后,每次放假回家康亚平都专门把她留下来,等其他同学离开后,单独送她。有一天,她在书中看到了这个女孩写给她的一张小纸条:“老师,我很喜欢您,希望我将来能像您一样。”由此,康亚平更加坚信,关爱和关注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改变别人,而现在这个女孩也如愿以偿地成了一名幼儿园老师,人也变得开朗、自信起来。

与急切想要看到成绩的家长们不同,康亚平对“慢”教育十分认可。她说:“我们应怀有一颗期待的心,给学生成长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摸爬滚打中逐渐改变和成熟。这个过程漫长而曲折,我们能做的就是边努力,边坚持,边等待。学生就像块良莠不齐的秧苗地,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失了太多,我们又怎能要求他们像重点高中的学生那样呢?”

的确,学校里有太多的“三困生”(指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和思想困惑的学生 ),他们像块经历过病虫害的秧苗地一样,需要老师们施肥、捉虫,进行细心呵护。康亚平班里有一个敏感而又要强的女生,在学习上很努力,但总是成绩平平,这让她很容易打退堂鼓、闹情绪,有好几次都产生了退学的念头。康亚平及时察觉到了,耐心地告诉她:“人的成长就像果实,有的成熟早,有的成熟晚,但不管哪一种都不会影响它最终成熟,只是时间先后的问题。”听了老师的开导,这个学生打消了退学的念头,重整旗鼓,继续努力。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而又敏感。如何把握教育的度是康亚平多年来一直摸索的教育重点。班里的学生总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学生脾气不好,很容易和别人发生矛盾;有些学生内向孤僻;有些学生厌学情绪突出。直接说出孩子们的缺点,会伤害他们的自尊,一味地强压,只能是口服心不服,甚至是针锋相对,后果更恶劣。康亚平说:“我想最好的方法是用提醒代替批评,变严厉的批评为善意的提醒,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对他人的好,要用别人能接受的方式,我们明知道当面批评教育有时候会起反作用,语重心长的教育也许不能引起共鸣,那么我们何不采取提醒的方式,让他们在生活中自己去感受,去体会?”方式的转变让学生们从心里感受到尊重,又从周围的环境中受到感染,这样既没有伤到学生的“面子”,也让他们开始慢慢注重“里子”,学会慢慢约束自己。

康亚平说:“教育是一个漫长且需要等待的过程,我们不能用一种眼光、一种模式去看待和评价学生,作为教育者我们要不断学习,经常反思和总结,让自己迅速成长并带动学生成长,就让我们拿出耐心,用心浇灌,在期待中静等花开,直至满园花开,香气满园。”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