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 旭)3月9日~10日,两百余名小记者参观了市区泰山路北段的德泽陶瓷博物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孩子们说说,你们觉得什么最能代表传统文化?”参观之前,来自育才小学的吴建伟老师用抛砖引玉的方式拉开了传统文化课堂的序幕。“《论语》!”“《史记》!”小记者们思考片刻后纷纷说出自己的答案。在大多数小记者的认知中,最能代表传统文化的就是自己平时阅读的那些经典著作。但是,吴老师表示,传统文化表现在很多方面。“‘四书五经’这样的经典凝聚了先贤的智慧,是传统文化最核心的部分之一,可它又不局限于此,像我们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还有建筑文化,都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吴建伟说。
“其实,传统文化就在我们身边。像临颍县的小商桥造型优美、结构严谨,历经千年岁月不垮,它就是桥梁文化的杰出代表。还有这座博物馆,藏有众多不同时期的陶器和瓷器,从中我们可以简单地了解陶瓷史,这也是一种传统文化。”吴建伟告诉大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读经典的基础上延伸学习其他方面的传统文化,你们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让小记者们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博物馆工作人员准备了一套编钟模型。“20世纪70年代,湖北出土的战国时期文物曾侯乙编钟震惊世界。它是由65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证明我国早在2400多年前就已经掌握了相当完善的音律。”工作人员楚凌云说,“当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播放的乐曲《东方红》,就是用编钟奏出的。”小记者们听到我们的音乐水平曾经领先于世界,不禁发出惊叹。
工作人员讲解完毕后,现场用编钟模型演奏了《东方红》。小记者们一一上前敲响编钟,清脆之声不绝于耳。“我今天才知道音乐可以用钟来演奏,太神奇了。”小记者姚依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