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姚 肖)4月16日,大学路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完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市质检站强化监督,努力战胜大学路施工环境复杂、工期要求紧、地下管线分布错综复杂、热力管道交叉施工等困难,为实现该条道路顺利建成通车提供了重要保障。
严把验收程序。从材料、施工、检验三个方面入手,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对施工材料把好“进场验收、见证送检、监督抽测”三道关,确保采用优质材料。督促施工企业建立“自检、互检、交接检”的质量检查制度,监理企业做好平行检验、旁站监理、隐蔽工程验收工作。
分类监管,动态巡查。开展不定期质量巡查,随时掌握工程质量信息,及时消除质量隐患。对工程关键节点做到监督抽查全覆盖,对重要功能性试验做到现场施工、监理、质检三方共同抽验,保障工程质量。
优化服务,强化预警。专门对雨污分流工程开辟绿色通道,简化监督程序,不分节假日,保证随时报验随时抽检。同时,组织并参加重点项目技术质量协调会,对施工中的技术难点以及可能产生质量隐患的问题提前预警,将事后验收式监督转变为事前预警、过程控制、工序验收全过程监督。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积极督促企业整改。
主动提供技术支撑。为响应建设“海绵城市”的要求,大学路人行道采用透水混凝土及透水砖等新技术、新工艺。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施工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该站主动与相关单位沟通,明确新技术、新工艺的施工方法、标准及质量验收标准,保证新技术的应用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