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观点·关注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6月13日 星期

在传承创新中建设中华汉字文化名城


建设豫中南地区性中心城市、中原生态水城、中国食品名城、中华汉字文化名城(以下简称“四城同建”)是市委七届七次全会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漯河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愿景和战略发展定位,具有战略性作用和全局性意义。为深入探讨“四城同建”理论内涵,切实发挥好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带动全市上下为“四城同建”建言献策、造势助力,市委宣传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四城同建”理论征文活动。现将部分优秀作品刊登,敬请关注。

■甘信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中国汉字是中华文明传承历久弥新的“基因密码”。漯河文化厚重,特别是以《说文解字》为代表的许慎文化,是漯河的骄傲,是取之不尽的宝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漯河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四城同建”,这是新时代漯河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愿景和战略发展定位。中华汉字文化名城作为许慎文化建设的高台圣地,作为汉字文化的富集承载区,一定会在创新发展许慎文化的过程中生长演变、发展进步,成为世界文字文明的中国名片、华夏文明的漯河地标。

汉字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密码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党和政府对自身文化生命力所持的坚定信念。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灵魂,失去这个灵魂,任何国家、民族、政党都将无法运行。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能够让理论自信变得更有理性、让道路自信更具行动性、让制度自信更具保障性。彰显中国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源泉与动力,是文化强国战略的前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园,是文化自信的源头和基础。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的延续,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动态的、历史的,其中有这个民族固有的内在的传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特别是贯穿其中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五千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是文化血脉的延续,不仅为中华民族壮大提供丰厚的滋养,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强大精神支撑,也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不断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掘合理资源,继承传统、创新传统,将传统文化与近代文化、当代文化融通,是建立中国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

汉字是记载中华文明的工具载体,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密码”。文字的出现是世界文明从“史前时期”走向“有史时期”的界碑。如果说文字的发明点亮了人类文明的天空,文字的出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文字的使用则是传承人类文明的基因密码。回望历史,一些文明古国在历史的进程中衰退或消亡了,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是文字作为“基因密码”没有得到破译延续。曾经辉煌的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和印第安玛雅文字失传,导致了文明发展进程中断即是例证。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是中国的元文化,是中华文明之母,没有汉字就不会有辉煌灿烂的中国文化。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象形表意方块汉字, 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以影缩的方式展现中国传统精神文化意识,记载着中华文明,也创造着中华文明。许慎《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字典,是研究中国汉字的集大成者,存续了汉字文化的基因密码。自其产生至今,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融合、形成与发展,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凝聚和团结,乃至中国的统一,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许慎《说文解字》是连接古文字与今文字的桥梁和纽带

许慎是东汉杰出的经学家和文字学家。许慎编纂《说文解字》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文字训诂的手段,阐发“五经之道”,弘扬儒家经义。许慎《说文解字》及贯彻全书的许慎精神,是连接古文字与今文字、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的桥梁和纽带。许慎文化的核心是汉字文化、经学成就和许慎精神。许慎文化的最高层面是许慎精神,具有科学创新、求真务本、兼容并包、坚韧不拔的特征,呈现出来的是对汉字学、汉字文化以及经学的贡献,体现了发展创新深厚的学术底色。

许慎具有科学创新的探索精神。许慎在编纂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汉字字典《说文解字》时,既能坚守师承,又不墨守成规。他通过对小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发现汉字构形的规律和系统;创立了汉字部首,提炼创造了540个部首的编排体例;体悟汉字表意性质并进行汉字形义关系阐释,提出了六书条例并以其揭示了汉字内在的系统性;阐明了六书体例并用其分析9353个小篆,使众多繁杂的汉字变得好查好识好用。《说文解字》以其独特的价值成为规范正字的标准、考据文字的阶梯、解释经典的关键、研究古韵的资粮,在汉语言文字的研究上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被人们称作“语言文字学的经典”和“小学之宗”。

许慎具有兼容并包的学习精神。许慎本人虽然是古文学家,但是他兼通古今文之学。在东汉时期的今古文之争中,他不满对于一部经书的随意解释,而要从本源上来理清文字,从而为正确释读经书打下基础。在编纂《说文解字》过程中,很好地发扬了兼采众长、吸收各家说法的“兼容并包”精神,真正做到了好学深思,博学多闻。既坚定地站在古文经学阵营之中,又在一定程度上吸纳了今文经学的学术成果,为古、今文经学的融合起到了先导的作用。正是在博采通人的基础上,许慎能发挥可贵的科学独创精神,写出了划时代的伟大著作。

许慎具有求真务实的至简精神。在许慎时代,用求实精神做扎扎实实的学问,被汉代学术称为汉学,后世又称之为朴学,这一问学之风深刻影响了以训诂为特色的古文经学派。与今文经学主张阐发微言大义、强调经世致用、穿凿比附时政相比,古文经学派则是一种注重历史、比较求实的经学,主张从文字训诂入手,深入研究语言文字,揭示儒家经典原义。作为一种经典诠释学,古文经学的优势突出表现在其对经典字义的关注和精通。许慎是古文学派,曾撰写《五经异议》以考辨《五经》传说,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誉。他编纂《说文解字》主要是因为不满当时今文学者根据隶书随意解释经典的做法,欲借助文字训诂方面的优势驳斥今文学家的“巧说邪辞”。许慎这种“圣人不空作,皆有依据”的求真求善问学精神,恰恰是我们古已有之又经过许慎发扬光大的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精神。

许慎具有坚韧不拔的奉献精神。许慎是我国东汉时一位热心于汉字整理工作和献身于《说文解字》编纂工作的大学问家。与汉代很多学者希望凭借自己经学研究成就走上仕途不同,他用二十多年写书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为了做对后世有用的学问。许慎《说文解字》始作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前后历经二十余年,算得上许慎的呕心沥血之作。这部书广泛收集保存了汉代能够看到的古文字,为后人研究认识秦汉时代的石刻、铭文、甲骨文和金文打开了方便之门;收录了九千多个小篆字体,对后人研究隶书之前中华文字的演变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引证古文单字以证其本义、假借和异体,引用摘文来说解文字的源流,引古文经典以证字形、字音和字义,为后人学习理解运用汉字创造了条件。若没有一种执着奉献社会的精神,是不可能写出这部鸿篇巨制的。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建设中华汉字文化名城的双轮两翼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倡导:“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两创”方针揭示了当代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规律途径,为漯河建设中华汉字文化名城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依托许慎文化打造中华汉字文化名城,在传承与创新中让许慎文化活起来,是我市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我们每个漯河人的文化使命担当。

一要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文化名城定位的高度。“许慎文化”既是一种地域文化,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汉字文化名城建设中理应具有根源和主干的地位。要发挥好文字专家、文化学者城市规划师的作用,注重顶层设计论证,既要善于把握中华文明、中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关系,找准文化定位;又要区分洛阳、安阳和漯河不同城市间的文字文化资源禀赋差异,突出城市特色;还要辩证看待《说文解字》、许慎精神和广义泛文化相互之间的关系,打造本地优势,促进主干文化与全域文化相互之间的影响发展。

二要加大研究阐发力度,挖掘许慎文化诠释的深度。注重《说文解字》文本研究,以文本解注为切入点实施古籍整理工程,力戒歧义误解。重视汉字文化的研究,探究汉字与文化之间的渊源和逻辑关系,科学界定汉字文化名城建设的内涵。进一步阐释许慎文化精神,领会把握精髓要义,阐发出符合时代需要的价值。借力其他高校教育资源培养本土研究教育人才,做好汉字知识的传承普及工作,掌握许学研究传播的“主动权”“话语权”。

三要加快普及推广,拓展公共文化惠民的广度。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工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贵在基础基层、持续长久。要融入基础教育,加快许慎《说文解字》等内容的教材、课程设计开发,推动戏曲、书法、武术等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让青少年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沐浴中成长。要融入节日礼仪,发挥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智慧书屋、农村书屋、漂流书屋等文化场所资源作用,广泛开展“经典诵读”、书法展、汉字大赛等活动,打造书香城市,为人们传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便利条件。要融入居民生活,注重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礼仪规范、民风民俗、文艺体育、旅游休闲、饮食医药、服装服饰、城乡建筑相衔接,让汉字文化走进寻常百姓家。

四是强化产业扶持,培植城市文化发展的厚度。突出文化建设的实践性实效性,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虚功实做,积极推动传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让优秀传统文化“兴”起来。重视文化功能区规划建设,科学规划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着力构建多样传统文化产业带,积极发展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新型传统文化业态,引领推动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抓好许慎文化园、“文化大观园”、中华汉字体验馆等项目建设,高标准设计建设漯河文字文化地标性建筑,彰显汉字文化名城特色。注重文化文艺精品创作,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提炼题材、激发灵感、汲取养分,创作更多体现贾湖文化、许慎文化题材的歌剧、戏曲和影视作品,重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现代文化发展体系,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喜闻乐见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文明活动,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进一步挖掘释放文化生产力。

五是丰富传播途径,延伸优秀文化交流的长度。积极借助现代化的技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实现文化与科技的有机融合,开辟传统文化产业新的发展局面。借助于新媒体技术、新兴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采取“互联网 +”的方式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让人们自觉接受文化熏陶。坚持开放包容、多元互鉴的主基调,抓住“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互鉴,推进许慎文化走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作者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