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人 宋自强
在我们村,说济之爷德高望重那可是名副其实。
别的时候暂且不说,单说正月初一吧。每年的这一天,济之爷家总是门庭若市,前来拜年的老少爷们儿一拨儿接着一拨儿。一般情况下,上午是宋姓、王姓、张姓、闫姓等的大老爷们儿们,下午是妇女和孩子。大老爷们儿们大多双手抱拳给济之爷施礼道贺祝福新年,妇女和孩子们则双膝跪地叩首问安。
济之爷鹤发童颜慈眉善目,坐在当院的太师椅上乐呵呵地接受大伙儿的祝福并频频抱拳表示谢意。他儿子相民叔则在一旁兴冲冲地给大家散花花绿绿的糖果。一大帮孩子行过礼后围在院子里看热闹,等相民叔一次次分糖吃。
济之爷识文断字,是个“先生”,医道之高闻名乡里,各种疑难杂症他总能手到病除,小娃子们的头疼脑热闹肚子更是不在话下。但济之爷受人尊敬,可不完全是因为这些。
民国十一年腊月的一天早上,庆丰爷彻夜未归,一家人心急火燎,找遍全村也不见踪影,庆丰奶只好又敲开了济之爷的家门。济之爷披上羊皮大褂,掐指一算,抬眼说道:“村头儿的瓜棚里,咱们去看看。”
庆丰奶和济之爷来到瓜棚一看,庆丰爷果然躺在一堆乱草上,满身酒气,一动不动。庆丰奶呼之再三,庆丰爷眼珠儿乱滚,就是不说一句话。济之爷俯身过来,只见庆丰爷用手指在地上颤颤悠悠写下四个字来:“三人一行。”
庆丰奶一脸茫然看着济之爷。济之爷瞧了一眼庆丰爷,掏出自来水笔,在庆丰爷手上写了八个字:“收其放心,闲之维艰。”
庆丰爷抬手看了,泪珠就顺着眼角汩汩淌了下来。
“收其放心,闲之维艰”是化用《尚书·毕命》中的句子,意思是说,收回你放纵的心灵吧!约束那颗放纵的心灵的确是一件困难的事儿。
“这是咋了?”庆丰奶怯怯问道。
“没什么,昨天晚上跟朋友一块儿喝了两杯酒,回来路上遇见不干净的东西了,回家后你给配红糖熬一碗姜汤让他喝了就好。”济之爷说。
庆丰爷比济之爷小四五岁,在一起读过私塾。庆丰爷二十来岁的时候爱上了邻村的一个姑娘,两个人情投意合,柔情似蜜,怎奈他们有缘无分,老娘逼着他最终还是娶了庆丰奶。庆丰奶倒是贤惠能干模样周正,可庆丰爷心里就是抹不掉那个姑娘的影子,孩子都多大了他还是对她念念不忘,整天闷闷不乐,借酒浇愁,却是愁比酒浓。后来就时不时地和西村的大赖、三孬一起赌博,完了就到村头破瓜棚里胡思乱想。这些事,只有济之爷最知底细。
第二天,庆丰爷来到了济之爷家里:“谢你了,哥!”
“又跟大赖他俩赌了?”
“谢你帮我瞒了她……”
“输了好多?”
“全掏给他俩了……”
“不是我说你,孩子都这么大了,收收心吧!”
“哥……”
济之爷不再搭话,沉默了一会儿,回到里屋拿出五块银元,狠狠地塞进庆丰爷手里:“不是让你赌的!去置办些年货,让孩子们过年!”
泪水在眼里打转,庆丰爷用劲咬着嘴唇说不出话来。
庆丰爷走了,济之爷还一个人坐着发呆,嘴里喃喃道:“回头是岸,回头是岸啊……”
您瞧,济之爷对乡亲们的啥“病”都是那么上心。
大概是在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济之爷就驾鹤西去了,享年九十一岁。直到今天,济之爷的故事还时时被人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