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 辉)“多亏了扶贫小额信贷,帮了我大忙。今后我要好好干,脱贫路上绝不掉队。”8月6日上午,临颍县台陈镇临涯张村杨付伟对记者说,他家因病致贫,后来贷了5万元的扶贫小额贷款搭建了香菇大棚,目前的效益已初步显现。
今年以来,为充分发挥小额信贷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作用,我市多措并举,不断创新贷款方式,截至7月底,新增扶贫小额信贷996户1342.79万元。
为使贫困户全面了解小额信贷的基本政策,充分享受政策带来的红利,各级金融部门和银行机构不断加大金融扶贫政策宣传力度,对全市所有乡镇均明确一家责任银行,对分包区域内贫困户进行金融扶贫知识宣传。各县区扶贫办组织帮扶责任人在入户开展帮扶的同时,积极宣讲金融扶贫知识,做到贫困户人人皆知。
市扶贫办、市金融局、各银行机构与各县区建立起协调联动机制,对所有贫困户逐一进行排查,摸清底数,夯实工作基础。截至6月底,共排查出有贷款需求的贫困户972户,已发放贷款贫困户占比达87.2%。在全市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建立小额扶贫贷款发放工作台账,对符合政策要求的贫困户,努力实现“应贷尽贷”。
鉴于全市因病因残贫困人口占比较高,各金融机构因地制宜,区分贫困户具体情况,采取以“抱团发展”为主的形式进行贷款发放。对有一定劳动能力和有合适项目的贫困户,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养则养,灵活发放;对于无劳动能力不符合小额信贷条件的贫困户,依托当地特色产业,整村、整乡推进,由乡政府推荐,银行入户核查审批,采取“政府+银行+企业+贫困户”“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由企业托管经营,相继推出了“肉牛贷”“葡萄贷”“蔬菜贷”等金融产品,在较好解决贷款难、风险高等问题的同时,让贫困户们在脱贫致富路上更有底气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