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水韵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8月13日 星期

“移动”的水塔


■韩国强

记忆深处,是灵魂的碰撞。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历史的车轮将昔日呈现在我们身边的很多事物都甩在了身后,甚至消失,但萦绕在脑海中的记忆,总是难以忘怀……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我生活的这座小城市里,最具有标志性的建筑物,要算水塔了。高的,矮的;粗的,细的;灰色的,白色的,青色的,更多的是赭红色的。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童年时留下最深印象的、那座会“移动”的赭红色水塔。

幼年时,记得有一次,我随母亲去看望父亲。当时父亲在离家十多公里的机械厂工作,那时没有公交车,步行走在泥土路上,很是吃力。因为饥饿,走着走着,我就累得筋疲力尽了。

“看见那座水塔了吗?你爸爸就在离水塔不远的地方,快到了,再加把劲儿,一会就到了。”顺着母亲指的方向,我清楚地看到前方有一座赭红色的水塔。粉白色的塔尖,粗粗的塔身,高高地屹立在城市当中,在县城建筑物中如鹤立鸡群一般。我激动得跑到母亲的前头,向着水塔方向奔去。走着走着,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水塔在移动。越往前走,水塔离我越远,慢慢地那座水塔就不见了踪影。进了城区,我迫切地想找到那座水塔。父亲说,城区水塔那么多,不知道我见到的是哪一座。

中学时代,出于好奇,我更迫切地想找到那座水塔,想知道它为什么会移动?趁着星期天,我和同学骑上自行车,来往穿梭于当时能看到水塔的那段路上,我终于发现:那座水塔之所以会移动,是因为那段路正好与水塔保持直线距离,可再往前走,路往东北一拐,水塔与路的距离偏远,也就渐渐消失了。参加工作后,我虽然天天走在那条路上,却再也见不到那座水塔的踪影,因为林立的高楼大厦,早已把水塔掩没。

2008年,我们家搬进了食品厂生活区居住。据说,食品厂始建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厂里生产的糖果很出名。有一个流传了很久的笑话是这么讲的:厂里一位员工家属到广州走亲戚,在广州街头买了二斤糖果,可千里迢迢回家后,打开一看,竟然是自己厂里生产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食品厂的技术和设备一日日落伍,慢慢地就被淘汰了,厂区也被改造成了住宅小区,唯一留下来的,是一座老水塔。听人讲,这座水塔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建的,它的功能起初不是供人们饮水用的,而是专供食品厂生产线用水。水塔底部直径约有八九米,高度三十米左右,红砖砌墙,表皮有点脱落,但砖体鲜红。圆锥形的塔尖用粉白色水泥凝固,顶上插着一根高高的避雷针,整个塔顶形象好似清朝时期的官帽儿。我有时会突发奇想,这是不是我童年时见到的那座会“移动”的水塔呢?

为了查证,我通过城市建设规划图,把食品厂位置与我从老家进县城见到水塔的那段路进行对比,还真的发现方向对路。同时,我利用一位朋友的小型航拍器,从老家的那段路与水塔位置几番测试,终于发现,那会“移动”的水塔,就是当年我们院子里的那座。迷惑这么多年,这座会“移动”的水塔就在眼前。我围着它转了好几圈,心情甭说多激动了。

我曾按照水塔维修人员的登塔技巧,登上水塔的塔顶,并站在塔顶边缘的墙沟里,用照相机拍摄过日出东方的光影,抓拍过日落西山的晚霞;捕捉县城繁华的美景,追逐成群信鸽的飞翔;拍到喜鹊在避雷针上嬉闹的剪影,拍过水塔抽满水溢出的“瀑布”。这座水塔,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太深……

不久前,我出差了一段时间,回来后,竟不见那座水塔的踪影了。原来是有关方面为了让小区院落更加宽广,采光更好,就把水塔拆除了。站在水塔的旧地旁,就像乘坐在历史的车轮上,我心里有说不清的失落。但我也知道,时代在发展,该淘汰的,一定要淘汰,历史的规律谁也阻挡不了。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