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教育视窗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8月14日 星期

幸福的能力


母亲:“平,今清早该你烙烙馍了。”

我:“咋又让我烙,我又不会。”

母亲:“不会才得学。”

我:“我不想学,长大我才不吃这个,慢不说,还麻烦。再说了,想吃我可以买。”

母亲:“艺不压身,学吧!”

我:“又是这句。”

母亲:“你看你婶,在娘家是老小,上面几个哥哥,家里谁不疼,啥也不让她学,多有福气。你看看现在,成家了,想吃个烙馍不会,多作难。艺不压身,自己会了比啥都强……”

印象中的暑假,是母亲“偷懒”的日子,她总是能用质朴的说辞给我们传递出作为女孩子该有的特质,并以此为借口,给我们姐妹仨安排一个又一个“丰富多彩”的假期。这些假期大多从生活能力入手。譬如烙单馍、擀面条、包饺子、刷锅、织毛衣……

就先说一说做饭、刷锅洗碗、洗衣服吧。母亲会通过排班的形式进行,我们姐仨一人一天。一天之内,倘若我做饭,大妹便刷锅洗碗,那小妹就承包洗衣服。第二天依次调换。对于刷锅洗碗、洗衣服这些简单没技术含量的劳动,培养的只是习惯而已。而对于做饭,那便需要一定的技术。这个时候,母亲则会亲自指导,并充分践行“师傅领进门修炼在个人”这句话。

譬如烙单馍,早上大概6点多,母亲便把我们叫起。我揉着眼、撅着嘴来到院子里,面板、擀杖、柴草、鏊子,该用的物什已经摆放整齐。母亲坐在那,静静地等着,不多言语。由此我深切体会到,对孩子的吼叫是最无力,也是最失败的教育。在母亲静静的等待中,我感到无声的命令。待我坐下,母亲会先烙,直到“胖蛇”一样的面剩下“蛇尾”的时候,母亲才交给我。因为母亲一直坚信,看得多了,自然就有“心领神会”的功效。母亲指导我先把面团擀成一个小圆饼,然后面饼卷在擀杖上,在拿着擀杖的手转着擀杖往前走的时候,另一只手要不断卷着面跟着往前送。在此过程中,左右手的配合至关重要,同时更要注意用力均匀。我发现,此时的母亲极其有耐心,任你把面饼烙成什么样,她一概不诘责,并且给予同情和理解:刚开始都这样,熟能生巧,有巧劲儿就说明学会了。

说来也奇怪,一直语重心长、希望我们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母亲,在假期里却从不给我们安排学业方面的任务。也许在她的观念里,“本分”是牢不可破的法则。在学校的本分是学习;放假在家的本分是家务。

伴随着母亲诸多的教导,如今,成家后面对生活,很多道理不悟自明:那些曾经的不情不愿里,母亲以她独有的方式慢慢赋予我对幸福的掌控能力。一个人的幸福,如果以成就感作为衡量的标准,那便离不开能力,即生活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工作的能力。感恩母亲“懒”的智慧,在学会“解放”自己的同时也培养了子女生活的能力。

传承幸福,就该从培养能力做起。

漯河二高 刘丽平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