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淇
刘杨是市中医院妇产科的一名护师,2010年5月参加工作。虽然她的工作时间不长,但是凭借自己认真地工作态度赢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赞誉。
今年元宵节,刘杨值夜班。孕妇李某在产房待产,由于产程进展缓慢,出现焦虑、无助的紧张情绪。了解情况后,刘杨耐心询问其感受,为其缓解紧张情绪。随后,刘杨又手把手教其摆体位,示范吸气、憋气等动作。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宝宝顺利出生。听到孩子的啼哭声,产妇感激地说:“谢谢你,如果没有你的鼓励,我真的没有信心顺产。”当晚共有4名产妇分娩,在刘杨的细心照顾下,都平安诞下宝宝。看着产妇及其家属脸上幸福的笑容,闻听一声声道谢,她觉得自己再怎么辛苦都值得。
8月的一个夜班,刘杨凌晨3点陪伴一名被阵痛折腾的产妇进产房。经检查,该产妇可以回病房待产,但考虑到产妇当时的心理状态,刘杨还是留产妇在产房待产。在此期间,刘杨鼓励产妇,并向她解释这一胎产程进展慢的原因,并运用瑜伽球,气囊助产等方式帮助产妇减轻不适症状。
当产妇一遍遍痛苦地说腰痛难忍时,刘杨陪伴在其身边给予鼓励,协助产妇寻找舒适体位。当产妇感到无助时,刘杨耐心指导其用力,最终经过4个小时的努力,产妇平安诞下宝宝。此时,天都已经亮了。
“我们多说一句话,多展露一次笑容,对病人及其家属都是莫大的鼓舞。我会继续用我的真心和爱心对待每一位产妇,把她们视为自己的亲人。”刘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