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彩霞
今年以来,市健康教育所强化领导,健全机制,以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工作为主线,积极开展健康巡讲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活动和健康知识进万家、全市健康素养监测等系列活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使创建工作的深度、广度不断拓展,有力地推进了全市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有序发展,我市城乡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逐年提高。
市健康教育所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同时,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和健康教育工作共同推进,并纳入年度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确保此项工作所长负责、有专人常抓,有效激发了全体职工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加强传播,拓展科普平台。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提升健康素养。市健康教育所组织开展了“大医献爱心·健康漯河行”等主题健康传播和健康科普宣传活动;发布了2019健康科普系列课件,制作了4部科普片和10万余份健康宣传材料,结合我市居民健康素养、慢性病高发和季节健康问题;举办免费健康知识讲座;与媒体合作,开设健康教育专栏发布健康知识,刊播健康知识2000余次;利用节假日举办宣传活动,走进人群密集的广场开展科普宣传。
多措并举,倡导健康优先。在我市全面开展了健康促进县(区)和健康促进医院创建工作,建成国家和省级健康促进县(区)2家、省级健康促进医院6家;通过每年举办的全市健康科普能力大赛,增强了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工作者开展科普宣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助力扶贫,保障民生健康。为助力健康扶贫和提高贫困群众的健康素养水平,大力推动健康漯河建设,将健康巡讲与健康扶贫工作相结合,覆盖到已经脱贫摘帽的舞阳县14个乡镇举办巡讲。
举办各种传播活动,增强不同人群防病意识,教育群众逐步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我市城乡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逐年提升,为健康漯河建设打下良好的科普基础。
同时,市健康教育所大力开展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道德讲堂、诚信建设专题宣传、“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等活动;围绕建设学习型单位,先后开展“读好书、强素质、促发展”、职业道德培训、职工普法教育、文明有礼主题教育等学习活动,鼓励大家利用业余时间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修养;开展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学习活动;开展“文明餐桌”“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清明节走进烈士陵园等活动;开展“双争双创”活动、“文明职工”评比活动,引导职工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努力营造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