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军亚
通 讯 员 陈云飞
近年来,团市委坚持把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作为省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重要抓手,机关干部身先士卒当先锋,在广大团员青年中积极发动聚合力,形成了“机关干部带头示范、社会组织积极跟进、团员青年广泛参与”的良好格局。培育的志愿服务项目屡获佳绩,67个青年志愿服务项目获省级以上表彰,其中16个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在全国大赛中获奖,成为漯河的一张靓丽名片。
凝聚青年志愿服务合力。成立青年社会组织孵化中心,为青年社会组织提供办公场地、业务咨询、创业规划指导、交流推介、骨干培训等服务,目前已指导漯河市公益顺风车协会和漯河市农村音乐教育志愿者协会在民政部门完成注册,有7家社会组织入驻孵化中心。弘扬志愿文化,自主创作《漯河市青年志愿者之歌》,并在全市青年志愿者和各级青年志愿者组织中传唱;举办“新时代 新征程 新风采”漯河市青年志愿者新春联欢会,用优秀的文艺作品讴歌青年志愿者无私奉献的良好精神风貌,网络直播在线观看人数突破70万人次。
规范管理青年社会组织。为青年社会组织提供业务规划指导、项目推介、团队展示等服务,使青年社会组织发展壮大、得到社会认可,推动青年社会组织自觉地向团组织靠拢。加强培训,提升服务能力。先后举办宣传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青年志愿者专题培训班、共青团深化改革暨青年社会组织骨干培训班,开展青年志愿服务项目设计与实施、急救知识、志愿服务礼仪等方面的培训,共开展各类培训30余次,参与培训的青年志愿者达5000多人次。统一标示树形象,对青年社会组织队旗、队服进行统一设计、统一制作,让团徽和青年志愿者标识随青年社会组织亮相大街小巷。强化服务管理,打破青年社会组织各自为战的局面,最大限度地把青年社会组织凝聚在一起,目前全市共有注册青年志愿者11万余人。
打造青年志愿服务品牌。实施项目化运作,根据青年社会组织服务方向,结合社会需要,指导青年社会组织策划切实可行的志愿服务项目,并多方整合资源,对项目实施进行帮扶,致力打造青年志愿服务品牌。目前,已形成“乐动乡村”“绿荫追梦”“知心姐姐”“爱心送考”“爱心取水点”“衣旧情深旧衣回收”“阳光助残”“微心愿”“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品牌。在社区创新举办“青社学堂”,通过团组织搭建平台、社区提供场地、社会组织提供师资力量、家长志愿者全程参与的方式,在社区建立以青少年思想引领、兴趣爱好培养、权益维护、家庭教育、社会实践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青少年教育阵地。市委书记蒿慧杰在视察泰山社区时,对团市委的“青社学堂”给予了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