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水韵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10月8日 星期

远去的吆喝声


■梅雪有梦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我,还是一个孩子。那时,每个村庄只有一个代销点,所售商品尽管物美价廉,但因为村人们大多囊中羞涩,所以代销点的生意是门可罗雀。

记忆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走街串巷的卖江米糕的货郎了。那些货郎拉着架子车,车头总放着一只镶着玻璃框的大木箱,分为好几层,在我眼里,那只大木箱不啻潘多拉魔盒,里面有花花绿绿的头绳、大针小针顶针、木梳小镜子、五颜六色的气球、小小的口哨、晶莹剔透的糖豆儿……但它们对我的诱惑力都不大。

我更在意的是车尾放的一大塑料袋江米糕,它们无时无刻不在诱惑着我。每天,那些货郎拉着架子车,手里拿着一个拨浪鼓,边走边拨弄着,有的巧嘴货郎还吆喝道“找头发换针,换江米糕!江米糕江米糕,老婆吃了不弯腰,江米糖江米糖,小孩儿吃了不尿床!拨浪鼓摇三摇,乡里大姐都来瞧,买大针买二针,还有你喜爱的绣花针!东一找西一找,不能使用的烂塑料,东一瞅西一瞅,还有家里的麻绳头,拿来换俺的抹手油……”这声音的魔力很大。每每听到这样的吆喝声,大姑娘、小媳妇、小脚老太太包括我们这些小孩子,便如同过年一般倾巢而出。大姑娘小媳妇一般都是换头绳、皮筋、木梳、胭脂之类的东西,老太太从墙缝里抠出攒了一年的头发,讨价还价之余无非是多要一根针,小孩子在家和街上来回穿梭,把家里的破铜烂铁、麻绳头、塑料鞋底、塑料布从旮旮旯旯里都找出来,目的就是多换一片江米糕。那江米糕是圆片,晶莹剔透的白色,入口即化,只要吃得一片,霎时五脏六腑便被舒化得妥妥帖帖。

记得有一次,因为贪嘴,我把家里的一只铜制的老鳖灯拿来换了好多江米糕,正得意忘形地吃着,便被母亲狠狠修理了一顿。

吃着江米糕,我们也不忘戏谑,那对话极为有趣,至今记忆犹新:“换江米糕的,恁是哪儿的呀?”“俺是安徽界首的呀,小孩。”我们“轰”的一声笑了:“呀,还有这么笑人的地名?安徽‘解手’……”任凭换江米糕的货郎怎样解释,我们就认定是“解手”,并且认定那个地方是贫穷的代名词,因为所有换江米糕的都说是安徽界首的。以至于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村里有一位在广东打工的姑娘,谈了一个安徽界首的男朋友,她父母百般阻挠的理由,就是嫌那个地方太穷,家家户户风餐露宿地拉着架子车换江米糕。

依稀记得,那年腊月二十左右的一个傍晚,大雪纷飞,我们已经吃过晚饭。一个年轻汉子慌里慌张地敲开我家的大门,恳求着说:“大姐,孩子发烧,能不能给一碗热水喝?”“孩子在哪儿呢?”母亲问道。顺着那汉子手指的方向,门口的架子车上堆满了换来的乱七八糟的东西,中间一床看不出颜色的被子里,躺着一个和我年龄不相上下的小男孩。母亲伸手一摸,孩子的额头滚烫滚烫的,她二话没说,就走进厨房给父子俩做了饭,看着他们吃完,又拿出珍藏的犀牛角刮了一些,小心翼翼地给那个男孩喂下。雪越下越大,母亲又安排父子俩住进我家的柴房。三天后,孩子痊愈了,父子俩才依依不舍地跟我们全家道别。

我上初三的时候,同样是一个冬天,不过没下雪。那个叔叔又来了,在我家住了一个晚上,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江米糕,他对母亲说:“大姐,这是我最后一次来卖江米糕了。如今家里生活好了许多,我这次来就是顺便看看你,过了春节我就要去上海打工了……”留在我记忆中的安徽界首印象,依然是贫穷。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听到过吆喝声。

今年三月的一天,我漫步在街头,在一家小店看到了久违的江米糕,我当即买了十元钱的。边吃我边拍照分享到一个文学交流群里,一石激起千层浪,文友你一言我一语地共同追忆那段难忘的岁月,还有人再次惟妙惟肖地重复了那吆喝声……十元钱的江米糕一扫而光,我和孩子的味蕾竟然没有得到满足。后来,我一次又一次地光临小店,店主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我批发商断货。小小的江米糕,竟然成了奢侈品,我和孩子只好一遍遍地在回忆里想念江米糕的美味。

今年七月,我去外地学习,吃饭时和几位安徽界首的文友坐在了一起。谈笑间,我说起了江米糕,说起了自己对江米糕的留恋之情。一位文友告诉我说:“江米糕如今已经是界首的支柱产业,采用了集约化生产,开发出了多种产品,你说的是原味的,新产品还有江米糖、雪米饼等几十种产品,已经远销售到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甚至还出口到了日本、东南亚等国,供不应求呢。技术人员鼠标一点,网上订单就成功了,哪还需要走街串巷地叫卖呢?”另一位文友打趣道:“妹子,把地址和手机号告诉我,我亲戚有在那厂里上班的,回头我给你快递过去一些。”我们哈哈大笑。

想不到,时光荏苒,在物质匮乏年代成为我们稀罕物的江米糕,四十多年后的今天,再次成为稀罕物。

一个人静下来时,耳边似乎总响起那种吆喝声,我就想:不知是哪位“货郎”把这个产业做强做大,让江米糕走向世界。这里面,有没有当年那位货郎叔叔和那个小弟弟呢?又有多少货郎把喊声喊出了中国呢?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这不正是祖国进步的体现?不正是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最好见证吗?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