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鹏
作为全市唯一的民族乡镇,繁城回族镇下辖32个行政村,有回、汉、蒙等8个民族约6.2万人。1984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回族镇建制,目前正在申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近年来,该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致力推动镇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镇呈现出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相继获得了全国重点镇、河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漯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称号。
建立机制
强化民族团结
镇内民族较多,群众生活习俗不一,如何妥善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摆在繁城回族镇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该镇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成立网络化组织、构建长效机制,全镇各类矛盾及时被消除在萌芽状态,处处传递出民族团结的正能量。
建立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网络化体系。该镇成立民族团结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行政村成立民族团结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设置民族团结联络员。在宣传教育机制上,持续推进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协调联动机制上,定期召开民族工作联席会暨民族宗教界知名人士座谈会,及时排查可能影响民族团结的不稳定因素,注重疏导;在引导合作机制上,在少数民族聚居村建立“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充分发挥商会的社会作用。
注重管理
营造优良环境
以人为本是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根本。繁城回族镇在此基础上,全力做好各民族的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社会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建设特色小镇。确立以全国重点镇建设为抓手,以“一寺一台一碑一街三河”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镇区形象整体提升。近五年,申请上级少数民族发展基金200万余元,对镇区及少数民族聚居村清街、东街、锅永口3个村进行道路建设,共计修建道路15公里。2019年将对镇区主干道路安装路标造型牌、大型全彩LED彩屏,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营造浓厚氛围。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扎实推进精准脱贫攻坚工作,成立繁城回族镇穆光公益基金会,对镇区回、汉弱势群体进行帮扶救助,救助回族群众12人、汉族群众17人。实施“全面改薄”工程,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中学、幼儿园实现清真伙食全覆盖。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推进镇、村卫生机构管理一体化,开展全民参保、医保征缴工作,居民参保率达98%以上。完善村级文化书屋管理制度,常态化开展民间艺术大赛、创建文明守法村镇等活动。
发展经济
实现共同繁荣
经济发展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基础。该镇大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积极打造区域商贸中心,建设文化旅游强镇,开创了各民族大繁荣的局面。
推动农业提质增效。该镇对20多个村的2万亩土地实施综合治理,建成全市最大的烟叶育苗工厂和烟叶烘烤基地,烟叶种植面积、烟叶税收等连续6年保持全市第一。逐步形成了许泌路、颍河堤、高铁沿线“干字形”绿化苗木轴,以清街、献街、东街为主的优质粗粮片区,以马井、吴刘为主的烟草生产片区、以大杜、前杨为主的优质良种片区,以关庙、靳庄为主的山桐子育苗片区,形成“三轴四片区”的现代农业格局。
积极打造区域商贸中心。培育出洪恩、洼斗、洪光等具有一定规模的清真肉制品软包装企业,全镇牛羊肉加工业年产值突破1.2亿元,全镇餐饮业年收入突破3500万元。
实施文化旅游强镇战略。将“受禅台”“受禅碑”纳入县、乡、村旅游线路,三国文化古迹成为漯河市旅游协会单位,每年到繁城回族镇参观的游客达5万多人次。
作者系临颍县繁城回族镇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