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在标准化建设上,每个工作站按照有人员、有资金、有设施、有阵地、有食堂、有制度的“六有”标准建设,固定工作场地,常驻1至2名科级干部、5至6名乡镇干部、1名驻站干警和市县派驻人员,配备电脑、电话、打印机、档案柜等办公设备和燃气灶、冰箱、消毒柜等生活设施,并建立干部值班考勤制度、联系群众制度等。
在规范化管理上,围绕工作站“怎么管”,规范目标设置、考核评比、定期通报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围绕工作站“干什么”,规范职责任务,列出涵盖党群服务、社会管理、脱贫攻坚、人居环境等内容的任务清单;围绕化解矛盾纠纷“怎么办”,与乡镇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对接,整合矛盾调处、人民调解、治安调解等资源,规范登记、调解、立卷、回访等一系列矛盾调处化解流程。目前,全县共建成党群工作站72个,常驻人员522人。
化解矛盾的“终点站”
在实际工作中,临颍县各党群工作站注重日常排查、强化抓早抓小,及时把问题解决在苗头期、萌芽期,工作站变成了化解村级矛盾的“终点站”。
实行包村入户“三个一”。工作站干部每人联系分包一个村,人手一册村情记录本,每季度走访入户一遍,主动发现问题、了解群众困难,通过入户座谈、召开群众大会等方式,切实把矛盾和问题摸准查清。
注重预警研判“三大类”。对排查和搜集到的信息,实行定期研判制度,每个月对问题进行集中研判,深入分析矛盾纠纷的根源,找准问题症结;将研判结果分为关注类、解决类和建议类,实行分类管理,制订解决方案。
办好“民情夜市”知民意。针对群众白天忙、晚上闲的特点,工作站人员晚上办公,每周坚持举办“民情夜市”,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召集办事公道、作风正派、德高望重的“五老”人员和驻村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等,集中对邻里纠纷、矛盾动向、特殊群体动向、安全生产隐患、治安违法行为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集中评议,并给出处理意见。今年以来,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83起,化解成功556起,调成率为98%。
服务为民的“便利店”
每个党群工作站既为群众提供证照、社保、低保、户籍、计生等各类代办服务,又提供教育培训、医疗卫生、治安防范、民事调解、帮扶救助等咨询、帮扶。小小的党群工作站成了功能齐全、门类众多的“便利店”。
公开服务信息“三个卡”。工作站悬挂驻村干部公示卡、每个村张贴公示联系卡、每一户发放办事举报明白卡,明确工作站人员办事内容、岗位责任考核等9大项60多个事项,并制定工作行为准则,全县每户群众都知晓解决矛盾纠纷、反映问题的途径和程序。
实行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制。构建上下联动、资源共享、方便快捷的便民服务运行机制,服务受理“零推诿”。凡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符合群众需求的事项都列入服务范围,根据职责分工主动认领,推行限时办结制、服务代理制、挂牌服务制、服务承诺制等,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提供陪伴服务。
服务方式多样化。采取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导办服务、助残服务等多样化服务方式,推行“一窗式”受理、“一条龙”服务模式,消除服务障碍,对承诺办理事项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为群众办事提供快捷有效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