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创伤是指在运动中发生的创伤。多数运动创伤与专项运动有直接关系。运动创伤中骨折、关节脱位等急性严重创伤较少,两者合计约占运动创伤的3%,多是韧带、肌肉、肌腱、关节囊及软骨的损伤及其他慢性软组织的微小创伤。
运动创伤的发生有其偶然性,也有规律性。发病部位与运动项目有关:赛跑运动员易发生肌肉、肌腱损伤及疲劳性骨膜炎或骨折;投掷运动员易发生肩部肌腱、韧带损伤及腰部肌肉、筋膜损伤;体操运动员易发生腰部肌肉、筋膜损伤及肩部肌腱、肌鞘及膝部软骨损伤;篮球、足球、排球运动员易发生膝部韧带、半月板等损伤。
运动创伤的分期治疗原则,就是按照不同的病理过程进行分期处理。
急性期:肌肉、韧带损伤初期,治疗重点是止痛、止血,防止肿胀。应用“RICE”常规(Rest、Ice、Compression、Elevation)治疗,即:局部休息,冰敷,加压包扎及抬高患肢。损伤后尽快在损伤部位垫上棉花,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然后冰敷30分钟,这样的初期处理可以止痛、止血,防止肿胀。对于有骨折、肌腱断裂的患者应作适当的外部固定。
稳定期:受伤后48小时,出血停止,治疗重点是血肿及渗出液的吸收。可使用按摩、中药外敷等方法促进创伤恢复。支具保护,局部制动至创伤愈合。
恢复期:局部肿痛消失后,逐渐进行损伤肢体肌力、关节活动度和平衡及协调性、柔韧性的训练。辅以物理治疗,促进疤痕软化,防止瘢痕挛缩。
针对运动创伤发生的原因,其预防措施包括: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尤其是在进行剧烈的运动前,最好进行身体预热活动,可以适当做一些伸腰、弹跳动作等,让身体肌肉处于放松状态。
此外,在做运动前,充分了解运动的规范动作,以及是否适合自己,按照科学的原则进行循序渐进、全面的基本运动素质的训练,掌握正确运动技术包括自我保护技术,重视准备运动和整理运动;正确使用各种防护具;选择合适的运动场地、运动鞋子及服装等。
市康复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