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教育视窗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11月22日 星期

做一名学者型教师
——记漯河实验高中语文教师魏松根

■文/图 本报记者 杨 淇

1988年7月,魏松根从漯河中等师范学校(现漯河实验高中)毕业后到家乡临颍县陈庄乡二中任教,后考入河南教育学院本科班。河南教育学院藏书甚富,魏松根在这里收获颇丰,养成了自学勤学、笔耕不辍的好习惯。

从河南教育学院毕业后,魏松根调入临颍一高。他说:“那时,我立了志向:三五年成为学校骨干,十年成为一代名师、学者型教师。如今,三五年成为骨干教师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但成为学者型教师的目标还未实现。”

从教以来,魏松根一直奉行“讲清一个道理比讲清一道试题更重要”的教学理念,力求做一个传道者、一个解惑人,努力成为一名学者型教师。为此,他认真总结经验,先后在多家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散文40多篇,为20多首歌曲作词,创作5部电影剧本。他本人也先后获得漯河实验高中首届名师、漯河实验高中首届师德标兵、2018年度省骨干教师、2019漯河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

不到40岁,魏松根就晋级为中学高级教师,但他并没有松懈,继续执着追求学者型教师的目标。之后,他应聘到漯河实验高中。魏松根说:“我想在新的起点、新的学校里重新获得认同,进而达到新的高度。漯河实验高中是我的母校,许多老师曾是我的老师。低下头来,以谦卑之心处世,人生才能得到充实。”

回到母校,魏松根积极地践行着自己的教育观——唤醒学生内在的渴望,让他们做独特的自己。魏松根说:“教育具有较长的周期性,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较长的时间检验教学成果。但有的学校过于急功近利,长目标盯住三五年后的升学考试,短目标盯在两三月后的月考、期考,许多教师忙于应付,根本无力教改、无时间课改。而教师又太要强,唯恐因零点几的平均分而落于人后,于是‘战战兢兢’盯住学生依旧大搞题海战术。”

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什么?魏松根认为,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还应该给学生传递“正能量”,这些“正能量”就是爱因斯坦所说的“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全部忘掉之后还能留下的那部分东西”。这部分东西最重要的就是:奔赴生活的热情、改变现实的勇气、解决问题的智慧、笑傲得失的襟怀。

在课堂上,魏松根制订有效的教学方略,遵循“三点一线”的教学模式,即:课前巩固一点,课内突破一点,课外延展一点;一线就是贯彻“讲清一个道理比讲清一道试题更重要”的教学理念。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魏松根有着自己的大语文观,就像《红楼梦》里的一句话:“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他认为生活处处皆语文。从1998年开始,他每周抽出固定的一节课给学生开设经典文学和诗歌欣赏、歌词的欣赏与创作等系列专题讲座。担任备课组组长以来,魏松根每年坚持举办各类活动,比如“新年新诗朗诵会”“校园小品大赛”“成语英雄”“中华好诗文”等,组织创办“风荷”“风鹏”文学社,每周给文学社成员举办专题讲座。演讲比赛时,魏松根组织学生观看《我是演说家》《超级演说家》等节目视频,充分发动学生积极展示自己、锻炼自己。

“魏老师不仅是我们的语文老师,还是我们的人生导师,他让我们收获颇多。”“大家都喜欢上魏老师的课,学习的同时能感受到满满的激情和欢乐。”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向记者描述自己对魏老师的印象。魏松根说:“既然选择了教师行业,我就立志当名师,要教给学生更多课堂之外的东西。我一直执着于此,并始终为此努力奋斗。”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