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教育视窗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12月25日 星期

孩子不愿意表现并非胆小


很多人认为孩子不愿意表达是因为胆小,实际上这一直是父母的误解。孩子只是缺少表现的欲望。表现欲,是人将自我价值在他人面前显示出来,以求得肯定与传扬的一种欲望,是人的发展天性。那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表现欲呢?

给孩子创造更多表现机会

侄女五岁学习拉丁舞,表嫂特别注重对孩子的培养,也懂得创造表演机会。从小到大,家里亲戚朋友各种聚餐开始前,她妈妈都会鼓励孩子表演一段,而且每次都为孩子精心打扮,丝毫不会敷衍。几年下来,孩子不仅舞蹈越跳越好,面对大众一点不怯场,她的舞蹈表演受众也从一开始的周边朋友,发展到后来被商家邀请付费表演,孩子也变得越来越自信。

对付怯场最有用的武器就是:做好充分准备,为孩子提供更多面对公众的机会,把陌生变为习惯;引导孩子多加练习,把生疏变为熟练。

给足孩子信任并及时鼓励

一次社区文艺活动,我鼓励儿子上台背一首唐诗。他爽快地答应了,然而走到台下看到那么多人时,却不知所措起来。我跟儿子说:“我就在台下,看着我就行,你背唐诗很厉害,我相信你。”信任是最大的鼓励。“那好吧。”说着,儿子就走上台去。他一直看着我,背得很流利。听他背完后,我使劲鼓掌。看到我为他高兴,他表情严肃的脸上绽放出了笑容。

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对待孩子的表现,给予他们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哪怕是一个赞许的微笑都会使孩子感到满足。当孩子的这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这种自豪感会推动孩子信心百倍地去重复并强化自己的表现,这种表现中形成的自我意识也会促进孩子的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的发展。

陪伴式引导

让孩子有真实对象可表现

儿子6岁时要参加英语演讲比赛,让我窝火的是他不愿意自主练习。

有一次他叫我来讲,他做观众,我便认真地做了一遍演讲。我讲完后,他学着我的样子,声情并茂地做了一次演讲。每天与他进行演讲者和观众的角色互换,他视之为乐趣,在比赛中获得了不俗的表现。

父母的引导对孩子的表现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真实的代入,是实践的要义,是成长的机会。为孩子提供真实的对象,引导孩子表现自己,定能培养出一个大方自信的孩子。没有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各种大小团体中都是那个“领头人”;没有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来的各种面试中都是那个“幸运儿”。要将这些变为现实,首先就是让孩子在公开场合更自信的表达、更完美地展示自己的实力。作为父母,培养孩子敢于面对公众表现自己,便是给孩子多一条“通往罗马的路”。

据《深度育儿》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