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过一句话,说“未来属于会讲故事的人”,我十分认同。
别说未来了,就是现在“会讲故事”的人,在职场中也占据了很大优势。也许有人觉得讲故事的能力只属于聚光灯下的人,对普通人来说不重要。其实仔细想一想,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几乎时时都要用到讲故事。小到在与朋友同事的聚会上侃自己的经历,大到在学校或公司做演讲、与人谈判,只要是与人交流,就少不了动用讲故事的能力。
人的语言能力分为几个维度,包括口语会话能力、叙事能力、阅读与写作能力。讲故事即属于“叙事”的范畴,高于普通的会话能力。会话能力描述的是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事,比如表达正在经历的事、正在体会的感受:“衣服我已经洗好了,等下拿出去晒一晒。”“我肚子饿了,今天想吃鱼香肉丝。”
语言能力的第二个维度是叙事能力,与会话能力不同的是,叙事能力谈论的不是当下正在体验的事情,而是过去或者未来发生的事,又或者是想象出来的虚构故事,还可能是解释一些抽象概念。
叙事能力是一种相对于会话更高级的语言,孩子最可能从语言能力比他们强的榜样身上习得。因此,在学龄前,父母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所使用的叙事语言,是影响孩子叙事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三岁半的孩子已经具备理解叙事语言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利用3~6岁这段语言能力发展的黄金期,对孩子多进行叙事类语言的输入。
1.多和孩子玩假装游戏。可以是“过家家”,也可以是拿着玩偶进行想象场景对话,还可以像表演话剧一样口头演绎熟悉的绘本故事(不看绘本)。
2.认真回答孩子的“为什么”。根据孩子年龄,用孩子可以听懂的语言解释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3.多和孩子谈论以前一起经历的事。这其实就是在讲故事,讲述自己过去的经历。“你还记得我们上次去看儿童剧的情景吗?”“然后呢?”“哪一部分是你最喜欢的?”通过提问一步步引导孩子描述故事的经过,在适当的时候可以扩展孩子的描述,或给予情节提示以帮助孩子继续讲下去。
4.谈论未来将要发生的事。这也是在讲故事,只不过是在预测可能发生的故事。晚饭时,一家人坐一起谈论周末游玩计划,父母主动说:“这周末我们约了某某一家去野餐,我们要带上野餐布、食物和帐篷。周五下班的时候我会去超市买点零食回来,还要准备一些新鲜水果。周六早上九点开车出发,我们在某地与某人一家会合,野餐后还可以去爬山哦!”或者对孩子说:“这周六姨妈和表姐会来我们家玩,你觉得表姐来了最想玩什么呢?” 让孩子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事。
5.在读绘本时,由绘本联想到孩子自己的生活。“这个故事中的孩子去看了牙医,你上个月也去看了牙医,你还记得当时都做了些什么吗?和这本书里的故事有什么不同呢?” 联想和比较可加深孩子对故事的理解。
6.给孩子读绘本时,有意识地让孩子猜测故事的发展并解释原因。“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为什么你这么认为?”“他们在干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孩子在猜测故事情节和给予解释中,叙事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叙事能力对孩子将来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影响很大,因此,我们在给孩子输入大量词汇的同时,一定别忘了让孩子参与含有叙事语言的对话,为他们的学业发展打好基础。悠悠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