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玲玲
“多亏了陈书记,我才能重见光明!”3月30日,在舞阳县吴城镇汪庄村,今年71岁的五保户汪文瑞感激地说,“我眼睛因病失明已经十年了,一直无钱医治,是陈书记帮我联系医院、找医生,带我去市里的医院检查了三次,还拿了5000元钱给我治疗……”
汪文瑞口中的陈书记就是陈永强,市扶贫办驻舞阳县吴城镇汪庄村第一书记。除了给汪文瑞治病,陈永强还先后资助3名学生上学,个人合计花费2.6万元,孩子们都喊他“陈叔叔”。这只是陈永强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
自2017年驻村工作开展以来,陈永强始终心系群众,紧紧围绕驻村工作五项职责,脚踏实地落实帮扶政策,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目前,汪庄村基层党建不断强化,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乡村振兴取得积极成效,贫困发生率降至0.66%,脱贫攻坚取得实质性成果。
汪庄村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差,没有主导产业和集体经济收入,村容村貌和群众生活条件普遍较差。入村面对这一情况,陈永强并不气馁,多次组织召开村委会和村民代表会,入户走访群众,收集和梳理有关村里基层党组织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惠民项目、乡村清洁、产业结构调整等多条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出了一年改变村容村貌、两年培育特色产业、三年提升村集体收入的发展规划。
按照规划,陈永强首先利用市派第一书记工作经费2万元,为村内更换路灯130盏,并争取单位帮扶资金5万元,对村内墙体进行彩绘,对荒坑、荒片进行治理和绿化,提升村容村貌;个人筹措资金75万余元,填埋荒坑6000平方米,平整土地8000平方米,打造了汪庄村党建广场;新配备垃圾桶120个、保洁员8名,村内公共卫生状况明显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经过不懈努力,汪庄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2019年11月,省委组织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120万元建设的冷库项目完工,这使得该村主导产业得以发展,集体经济收入大幅提高。村内扶贫带贫产业基地新红农民种植合作社成功申报省级农业示范园区,获得40万元奖金,目前,吊瓜、土豆、冬桃等农作物种植面积已经达到460亩,成为村内培育的特色产业。
汪庄村原来共有贫困户176户649人,贫困发生率39%,通过精准帮扶,已退出172户638人,目前全村剩余贫困户4户11人。通过政策支持、产业发展,剩余的贫困户已全部达到脱贫条件,预计2020年全部脱贫。这样的变化,凝结着陈永强800多个日夜坚守脱贫攻坚第一线的付出。“作为驻村书记,不仅要驻村,更要‘驻心’,用心对待百姓,沉下心来开展扶贫工作。”陈永强深有感触地说。
驻村两年多来,陈永强一直把自己当成汪庄村的一分子。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陈永强带领村“两委”班子坚持24小时轮岗值班,积极筹备防控物资,为村里提供消毒液500斤、消毒酒精200斤、口罩300个;发动各种关系联系商场超市,动员亲友、同事参与消费扶贫,帮助该村解决200亩大棚蔬菜“卖出难”问题。
“党员干部,就要做到站在最基层、冲在第一线。”陈永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