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人 薛文君
四季之中,我最不喜欢夏季了:一来蚊虫多,二来雷雨多。
也许是血型的缘故,我特受蚊虫“青睐”。倘若三五人聚在一起,夜间蚊虫光顾我的频率最高,次日醒来,胳膊上、腿上和耳根后较为隐蔽的地方,也会呈现斑斑红点。蚊虫叮咬处,刚开始奇痒,使劲挠破之后又变得生疼,随之隆起一层小疙瘩,痒痛感逐渐削弱,一宿过后,便成了针孔般大小的星星点点了。所以,对夏天的蚊虫,我总是心有余悸。
夏天的雷鸣也是很震撼人的。依稀记得参加小学二年级第一次考试时,正值考试中间,一声巨响后,老师和同学们都愣在那里,唯独我把笔和试卷一扔,风一样地飞到教室外面。现在想来,那时真够傻的,倘若打雷,在屋里躲着终究比室外安全些吧!
虽然对夏天的雷雨极不喜欢,但雷雨过后的树林里、小沟旁,却仍是我极愿意去的地方。
夏天的雨就这点好处,来得快,去得也快。雷鸣电闪、倾盆如注之后,常常就是彩虹高悬,蛙鸣声、蝉叫声此起彼伏,比雷雨前欢畅了许多。村头的孩子们便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提罐头瓶子,拎着铲子,多是光了脚丫子(大人们通常不让穿凉鞋在泥坑里拖),我们也习惯了光脚丫踩在泥巴上的那种痒痒的惬意,三五一小群儿,在院子里、林子里、路边的小树旁挖知了猴。一场雨后,知子猴一个个都探出脑袋,优哉游哉地爬出来呼吸新鲜空气。我们呢,只用蹲在那儿守株待兔,便能把它们抓个现形。只要有谁装完满满的一罐子,准会飞快地跑回家,燃一把秸秆把知了猴放到火里,等能闻到焦香的气味儿,就用小棍子刨出来、剥去皮吃掉。
这当然不是最佳的吃法,倘若大人们有了心情,也会用清水将知了猴洗净,然后放进油锅里翻炒一下,那香味儿是从鼻孔一下子蹿到肚里的。我们小孩子嘴馋,总忍不住偷捞一个,却往往被大人敲一棍子,只得涎着口水,耐着性子苦等。不知熬了多久,大人们终于发号施令,我们才屁颠屁颠地拿来碗筷,通常不动筷子直接用手抓着、吹着就吃上了。那肉香从入口的一瞬就荡漾整个肠胃,且余味久久不散,像过个小年似的酣畅淋漓。
如今,不知是移居城市的缘故,还是耳朵失聪的缘故,蛙鸣蝉叫似乎少了许多。偶尔听到,没有喜悦,只是新奇,感觉鸣叫声中多了一份浮躁,少了些许惬意。没有了这些大自然的声音,夏天好像在渐渐逝去。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夏天的厌恶已不再那么明显,只是,记忆中的蛙鸣蝉叫以及小河里鱼跃水面的情景,常常诱惑我对夏天充满向往。
■心灵漫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