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6月4日 星期

改变来自对生命的爱——读《非暴力沟通》


■王晓景

《非暴力沟通》是美国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著作,围绕“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八个字展开,鼓励倾听,培育尊重与爱,书中还通过易操作的实例指导人们如何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不再条件反射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让人们既能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从而让爱融入生活。

非暴力沟通技巧需要长期不断的练习,而我印象深刻的则是“异化的沟通方式”,这让人背后发凉。因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总是会在不同场合遇见冷漠的表情,言语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等。语言使人类成为万物之灵,可有时,人们并没有让语言成为心灵的桥梁,而成了暴力的工具,从“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一句中可见它的威力。马歇尔博士把致力于满足某种目的,却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疏远和伤害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称为“异化的沟通方式”。

语言使我们陷入是非之中。密歇根大学的一位教授曾做过实验:当一个人受到语言暴力攻击,他的情绪疼痛在大脑区域反应和身体疼痛极为相似,神经系统能体验到几乎相同级别的疼痛。语言也常助我们淡化自己在思想、情感和行为方面的责任意识。“不得不”“你让我”和“不应该”这些广泛被使用的短语,习以为常的背后是细思极恐,极少意识到这是试图淡化或回避责任的一种方式,也是忽视自己情感的内在根源,极易陷入“自我否定的悲观情绪”和“否定他人的自我狂欢”。

“异化的沟通方式”的基础是性恶论,强调人性本恶以及通过教育来控制天性,殊不知,当我们习惯于评定是非,惯于说教时,也就越趋向于追随权威,来锋利正确和错误的标准。马歇尔博士曾师从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卡尔·罗杰斯,人本心理学是以“人性本善”为前提,所以在《非暴力沟通》中,最终的目的是让人专注于内心感受和需要,重拾生活热情,强调自我实现,看到生命之美。

有时候我们变得越来沉默,是因为没有很好的倾诉对象;有时候我们也需要知道扮演好倾听的角色,可以预防潜在的暴力。当然,我们还要知道如何充分表达愤怒和感谢,如何运用强制力来避免伤害……这些,都能在《非暴力沟通》中找到答案。

非暴力沟通可以用来发展友谊,促进家庭和谐,改善工作方式,但最重要的是让人学会如何爱自己。希望我们言语和行为的改变都是出于对生命的爱,而非出于恐惧、内疚、羞愧、职责或义务。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