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0年9月15日 星期

漫话漯河文明


■特约撰稿人 张翠华

漯河的文明曙光是从贾湖冉冉升起的。9000多年前的贾湖先人制作了世界上最早的七声音阶乐器——骨笛,漯河便听着贾湖远古的笛音一日日发展。今天的漯河人依稀可以感受到那来自远古时代的亚热带湿润气候的温情,依稀可以看到成群的丹顶鹤在天空起舞,为贾湖先民浪漫的情怀和开拓的精神所折服——他们酿造了世界上最早的酒,创造了早于甲骨文4000多年的契刻符号,种植水稻、驯养家畜、养蚕缫丝……

漯河是读着许慎《说文解字》成长起来的城市。出生在这片土地上、被誉为“字学宗师”的许慎,用《说文解字》这部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字典,以其独特的方式连接、滋养、绵延着华夏文明。今日的许慎文化园,致力于打造许慎文化研究中心、许学文献资料中心、汉字文化旅游中心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使文明在漯河踏出了强劲的足音,实现着文明的代代承传,为建设中华汉字文化名城添砖加瓦。

生活于斯,文明触手可及。到隋开皇四年建造的“天下第一桥”小商桥上走一走吧,感受不同朝代的车马喧嚣;到汉魏政权交替的受禅台看一看吧,想象汉献帝当时的复杂情感,欣赏静立于附近的、由司空王朗撰文、尚书梁鹄书丹、侍中钟繇刻字的“三绝碑”;走进《左传》中的召陵会盟吧,看召陵古城如何带着历史的轻云薄雾,轻倚在滔滔沙河的臂弯,再现召陵会盟的画面——春秋时代,齐桓公率八国诸侯在召陵会盟,在这里,楚国大臣屈完在齐桓公炫耀了强大兵力后说的话很有深义:你若用德行来安抚诸侯,谁敢不服从?你若用武力,楚国用方城作城,用汉水作护城河,军队虽众多,也没有用处。

这里充盈着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这是创造文明不可或缺的品格。唐朝宰相裴度主动请缨,驻扎郾城平定淮西叛乱,让公元817年的唐朝漯河在中国历史上光彩夺目。“调查研究,出以亲身”是毛泽东在读史时对裴度战前到郾城前线调查给予的肯定,在今天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裴度在漯河指挥李愬雪夜入蔡州这场关键之战,韩愈作为行军司马也与裴度一起来到郾城,和李正封在郾城写下千言的《晚秋郾城夜会联句》,让生死战场也有了晚秋诗意。大将李光颜在郾城拒绝美色诱惑、在战场上身中数箭仍然奋勇冲杀,用忠烈勇敢书写不屈的传奇。岳飞在郾城大战金军,气吞山河;杨再兴战死小商河,壮怀激烈;临颍人陈星聚任台北首任知府率领台北军民誓死抵抗法军侵略,浩气长存……

静依在沙河、澧河母亲温暖怀抱的漯河,已在建省辖市30多年后,从一个县级市成长为中等规模的宜居城市,宜居指数连年位列全省前五,居民幸福度蝉联全省第一。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漯河人,不断发扬斗争精神,努力取得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实现漯河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漯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漯河建设得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更美!

漯河的文明气息在沙河、澧河相汇处凝聚。这里曾因二水环绕如海螺的形状,被取名为螺湾渡、螺湾河镇。因水得名的漯河,对河充满了深情。明代王季立的“沙河东流碧,螺湾汇双河”“江淮百货萃,此处星辰罗”诗句,让人遥想到漯河当时的繁荣。站在红枫广场南望,只见澧河从南方徐徐而来,温柔地一头扑进沙河宽大的怀抱,二者在漯河市区深情相拥,浩荡东去,沙河和澧河正如一对分别已久的恋人,彼此寻觅,终于在中原漯河相遇,片片红叶,正是他们爱的絮语。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城市!每当夜幕降临,处处歌舞升平,漯河成为欢乐的海洋。

文明漯河,用文明的画笔描绘着文明画卷的每一个细节。文明,在每一位公交司机为乘客送上的一声声问候里,在二十多万志愿者用心用情服务的微笑里,在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陈晓磐的无私奉献中,在“漯河好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的行动里,在舞阳农民用农民画这种独特的方式描绘出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人场景里,在《漯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用法规的形式规范的文明行为条文中,在漯河人遵守的自觉里,在“崇文尚德,务本图强”的漯河精神里……

■文化漫笔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