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巧灵
人民,永远是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人民”这个词语,永远是习总书记讲话当中提到最多的。因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也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主要内容之一,比如第4个专题,标题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还有第12个专题《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讲的也是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唯物史观的准确把握和对人民主体地位的深刻认识,进一步阐明了人民在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人民主体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发展观。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从民族复兴的价值取向来看。民族复兴的本质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三句话是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基础和前提,人民幸福是归宿和目的。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中国人民的梦,是人民幸福的梦,所以第三卷中讲完了历史使命或者民族复兴之后,就自然讲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从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来把握。这可以从量和质两个方面来把握。首先是量,在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概念当属人民。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书中,讲得最多的还是关于人民的问题。再说质,每当关键时刻,习总书记强调最重要的也是人民。在面对中外记者发表演讲时,他明确表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今年全国两会时,他在内蒙古代表团集中地论述了人民。当俄罗斯的记者问他的执政理念是什么时,总书记明确回答“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在意大利访问期间,当有人问他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最深的感受是什么时,他明确回答“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从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和内涵来把握。比如中国的抗疫模式,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抗疫模式。一是以人民为主体,依靠人民。我们化解矛盾难题,突破障碍阻力,抵御风险挑战,必须要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什么事也干不成。把人民当作主体,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来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中央把这一战定义为人民战,因为人民战由人民来打,没有任何旁观者,人人都是抗疫的主体。这次抗疫我们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主体的磅礴力量,显示了它的合力和凝聚力。二是以人民为目的,服务人民。第三卷第139页的标题就是《始终把人民放在心目中最高的位置》。把人民当作目的,那就是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所以在抗疫过程当中,小至三个月的婴儿,大到98岁的老人,我们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挽救他们的生命。三是以人民为尺度,尊重人民。中国共产党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订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判断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最高标准。比如我们抗疫成效好不好,由人民群众说了算。人民群众发自肺腑地感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战略的谋划,非常得力有效,习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安排、亲自指挥。大家一致认为,这次抗疫给中国树立了非常好的国际形象。
总之,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奋斗,始终做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