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涛
2019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挥自身优势,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漯河市围绕“三链同构”,以创新为动力引擎,加快创新驱动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培育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加快推动优势产业向高端化发展,提高附加值,最大限度实现产品增值。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食品制造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奋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漯河大地的生动实践。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提高农产品品质。价值链的提升,以高品质的原材料作为重要保障。漯河市围绕“四优四化”目标,狠抓种养业结构调整,促进稳粮增收,提质增效,优质农产品供给明显增加。强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推进农技推广、农机装备等配套工程建设,全面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总面积达140多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6.4%。临颍县、郾城区30万亩示范方和舞阳县16万亩示范方成为全省高标准农田的样板工程。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49万千瓦,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88%、居全省第二位。集成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示范技术推广,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7%以上,全市育成的“漯”字系列农作物新品种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2.9亿亩。临颍、舞阳成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2019年新增“绿色食品”认证10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个。
以“两化融合”为主线,推进食品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技术化改造。价值链的提升,以企业的“三大改造”为重要契机。漯河市实施百企上云、双百工程技术改造、智能工厂、绿色示范工厂创建,推动115条重点工业生产线实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充分发挥双汇集团、南街村集团作为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的示范作用,借鉴联泰食品打造“河南省智能制造试点车间”的成功经验,大力开展“企业上云”行动,实现基础设备资源上云、信息化平台上云、业务应用上云、工业产业上云。2018年设立1亿元专项奖补资金,推动实施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三大改造”项目318个、竣工159个,完成投资218亿元。2019年实施“三大改造”项目330个、完成投资239亿元。63个项目入选全省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库,平平食品等5家企业的生产车间被评为全省智能车间,金大地成为全省智能工厂,双汇成为全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中大生物、太古可口可乐等企业成为国家级绿色工厂。
搭建食品制造业协同创新平台。价值链的提升,以协同创新平台的强大研发能力作为核心要素。漯河市围绕建设食品产业研发创新基地、产学研融合基地、人才聚集地等出政策、定措施、做文章,促成企业与“国字号”食品专业协会和知名食品专业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搭建协同创新平台。2018年漯河市新建成国家级、省级研发平台7家,累计达到60家;全市食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休闲食品协同创新中心和河南省休闲食品工程技术中心建成运营。与省科协、河南工大合作的河南省食品机械产业园协同创新基地正在建设。与江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合作,共同建设食品科创产业园,主要建设科创基地、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全市食品行业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博士后研发基地和院士工作站各2个。以研促产,每年研发新产品上千种,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美味、优质食品的需求,成为国内领先的食品研发基地。
加快人才梯队建设。价值链的提升,以人才作为重要推手。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推进自主创新,人才是关键。没有强大人才队伍作后盾,自主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漯河市加快人才梯队建设,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和“百名新生代企业家接力行动计划”,通过举办企业家沙龙、论坛、研修班和外出游学等形式,对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董事长、总经理轮训一次。建设市科技馆和科技工作者之家,实施“人才托举”计划和“人才飞翔”计划。加快推动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毕业生创业园、新生代职工创新空间建设。漯河食品职业学院、漯河职业技术学院与双汇集团、卫龙食品等企业深化“校企合作”,开启“订单式”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快食品类技能型人才培养。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