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9月25日 星期

陈付枝:返乡创业惠乡亲


■本报记者 张玲玲

30年前,她和丈夫选择去北京发展,经过奋斗成为一家建筑公司的经理;3年前,她和丈夫回乡创业,只为让家乡的父老乡亲早日脱贫致富……她就是源汇区豫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市人大代表陈付枝。

日前,记者走进前朱村采访了陈付枝。

“这条路是进入前朱村的主路,过去因为年久失修、坑坑洼洼,乡亲们出行非常难。”陈付枝说,从北京回来后,她第一时间把为村里修路的想法告诉了村委会,并迅速付诸行动。三个月后,一条宽敞平坦的水泥路修好了,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出行。

回到家乡后,如何带领父老乡亲致富,成了陈付枝的心头事。经过与村委干部反复讨论,她了解了前朱村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前朱村土地多,但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多,耕种土地产出的粮食只能满足口粮之需,经济效益很差,大大浪费了土地资源。“我们最后商定成立源汇区豫垚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于2017年6月以‘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带动本村及周边西朱村、半坡朱村和关庄村三个村的贫困户脱贫。”陈付枝说。

陈付枝于2019年开始实施前朱村红薯深加工产业扶贫项目,采取“政府+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的模式,将122万产业扶贫资金投入合作社,购买红薯深加工设备,不断提升生产能力。带动本村及周边村贫困户93户242人增收,促进前朱村集体经济发展,每户贫困户每年保底收益1000元以上,前朱村集体经济每年保底收益2.44万元。

为进一步促进农户增收,陈付枝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项目带动、务工增收等方式,对无劳动力贫困户的土地进行承包,高于市场价回收贫困户粮食;安置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北京务工,安排具有半劳动能力或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合作社务工;实施舞蹈鞋加工项目,安置留守妇女就地就业。

看着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陈付枝开始思考如何把乡村变得更加美丽。为此,她垫资几十万元,配合村委会整治坑塘沟渠,为村里建起文化一条街和文化亭,在街道两旁种植果树和花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能带领乡亲们过上小康生活,我感觉回来得值。”陈付枝说,在带领乡亲致富的路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下一步,她打算主推“前朱董记”品牌(合作社注册的红薯粉条商标),实现“统一品种种植、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品牌包装销售”,进一步带动前朱村及周边村庄的农户增收。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