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0年9月27日 星期

刘付强:上前线就不怕牺牲


■文/图 本报记者 陶小敏

刘付强生于1930年,召陵区老窝镇下堤刘村人。1947年3月入伍,原陆军第24军74师222团1连战士,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荣立二等功一次,1954年4月退役。

一提起他,村里人都会说,他是个经历过枪林弹雨的英雄。近日,记者来到刘付强老人家中,听他讲述他亲历的抗美援朝战争。记者见到刘付强老人时,他正和几位老人玩纸牌。“上年纪了,玩玩牌动动脑子好一点。”刘付强老人微笑着告诉记者。刘付强老人的听力不太好,但说起抗美援朝的那段岁月,老人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刘付强老人告诉记者,1947年3月,他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他跟随部队到达朝鲜。

“不是打仗就是打山洞,用锤子一锤锤地打:美国人的炮弹来了钻洞里。”刘付强老人回忆说,印象中他打了三次仗,前两次规模比较小,持续时间比较短,第三次则非常激烈,持续时间比较长。

面对枪林弹雨,刚开始刘付强心里有些害怕,但一场战斗下来,他说自己的胆子也大了起来,再也不害怕了。

问起是否害怕牺牲,刘付强老人笑着说:“哪会怕牺牲?上了前线,你还能往后退吗?要勇敢!”

刘付强老人记忆中的第三次战斗非常激烈。战斗从早上6点开始,大炮轰鸣,枪声不停,直到晚上11点40分左右,敌军挥舞白旗,双方才停炮停战。也正是在这次战斗中,刘付强的手腕处被子弹打伤,腰部被炮弹炸伤。至今,刘付强老人身上还留有疤痕。

刘付强老人回忆说,当时因为战斗紧张,他只知道自己腰部受伤,却没有注意到手腕处也受了伤。腰部受伤后,他依旧坚持战斗。从战场上下来,战友们告诉他,他才发现自己的袖筒里满是血,才发现手腕处被子弹打伤了。

刘付强老人说,他的许多战友英勇牺牲,其中最不能让他忘怀的是弹药手小林。在他的印象中,小林总是扛着装有1200发子弹的箱子。当时,小林刚满18岁。敌方炮弹袭来,来不及躲避的小林被一发炮弹击中牺牲。

“非常好的一个小伙子……”刘付强老人眼里满是哀伤。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刘付强回到地方。通过好友介绍,他认识了妻子武转妮。夫妻二人生育了4个儿子。为了养家,刘付强干过建筑工、煤炭工、炊事员等。后来,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两个人回到下堤刘村一边务农一边养育4个儿子。

“他很少给儿子们说他过去的事。”武转妮老人说,因为家中失火过、多次搬家,刘付强过去获得的军功章和年轻时拍的照片都丢失了。幸运的是,后来政府相关部门到家调查,了解情况、核实后,开始每月给刘付强发补贴,孩子们这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原来是战斗英雄。

据武转妮老人介绍,也正是国家发放的补贴,缓解了一家人生活的窘迫,一家人的生活逐渐好了起来。所以,他们一家人都感激党和政府。

刘付强老人有一个珍藏的袋子,里面放着他的各种证件和国家为他发放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那是国家给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同志发的。他(刘付强)说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他们,总感谢国家。”武转妮老人说,刘付强老人记得国家对他的好,很知足,很感激。

谈及现在的生活,刘付强老人感叹国家发展快、变化大。

“过去都是记工分,一天挣两毛多钱,一条裤子恨不得补个七八回。现在工资高了,有穿不完的新衣服,吃喝看病都不愁。国家越来越强大,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刘付强老人说,他为国家的日益强大感到骄傲、自豪。

刘付强老人。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