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参加村级财务计划会一次,监委会召开民主理财会一次,审核票据18张,审核资金16项7万元,被村‘两委’采纳意见1条,走访村民8人8户……”9月16日,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党工委巡察办和区阳光办联合到黑龙潭镇张德武村开展“阳光村务”专项督导时,该村监委会主任李鹏程拿出工作台账、入户走访记录、村务档案一一详细介绍。台账上,监委会成员的签字工整,鲜红的公章彰显庄重。
然而,就在今年4月,该区党工委到张德武村巡察时发现许多问题:村里的财务监管不严,有些票据该签的没签,不该签的反而签了,村务监督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其他被巡察村也不同程度存在此类问题。短短数月,为何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村务不透明、监督不规范,容易给腐败留下空间,损害群众利益。”该区巡察办主任王国甫表示,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区巡察办和阳光办联合督查,找到了村务监督不力的症结:压力不够不想为、底气不足不敢为、能力不强不会为。经区阳光办提请、区纪工委研究,一份涵盖村监委会责任落实、教育培训、工作台账、入户走访、情况反馈、监督公开、考核激励等十余项工作制度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制度(试行)》新鲜出炉,其中工作台账是核心。
“村务要公开,集体资金使用、工程项目审核和意见搜集反馈等情况必须上报。”李鹏程说,“如今,镇里把关、区里抽查,年底考核、群众评议,要求更严了,抓手更明确,监督村‘两委’更有决心和底气。”
为落实群众监督,该区要求村监委会每月走访村民至少30人,全年入户走访率500户以上的村达到60%、500户以下的村达到80%。“我向监委会走访干部提出卫生间改造还没落实,他们马上协调解决。”张德武村村民李新志告诉督查组,每次走访,村干部都会详细记录群众意见、建议,群众非常满意。
该区党工委巡察村(居)党组织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区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赵洪亮表示,巡察监督和村务监督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力抓手,通过巡后联合“巡诊问脉”找对问题症结,通过村务监督制度化、系统化强化压力传导,为乡村振兴夯实了治理根基,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贾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