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文姣
1988年8月,黄彦丽带着青春无限的激情,如愿踏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32年来,她把满腔的热血献给了挚爱的学生们,把勤劳和智慧融入教学生涯,如今,她已经从一名青涩的教坛新秀成长为召陵区召陵镇第一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召陵镇一中”)九年级数学教研组组长,深受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和喜爱,是学校教学队伍的中坚力量。
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使黄彦丽深切地感受到: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在教育这片沃土上,在心爱的三尺讲台上,她一直用真情和爱心温暖学生的心灵,用智慧和坦诚开启学生的“心锁”。黄彦丽带的是毕业班,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大家都争分夺秒地备战中考。黄彦丽是他们的班主任,是他们的“妈妈”,还是他们的“心理医生”,任何一个人的情绪波动都逃不过她的眼睛。针对不同的学生她给予不同的关心,对学习有些懈怠的学生,她想办法鼓励;对压力过大的学生,她耐心与其聊天,帮忙释放压力。
“一班之主,任重道远,风雨一肩挑,甘苦皆品尝,永远陪学生走在前行的道路上。”这是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黄彦丽懂得的班主任的内涵。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她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抓亮点、勤表扬。平时她注意观察学生,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多加表扬。抓弱点、重激励。针对学生的弱点,她因人而异,激励他们奋发向上。抓重点、讲方法。考前,她让学生明确目标,考后,她及时帮助学生分析成绩,制订下一步的计划,并时刻督促他们改进不足。这套注重实效、独具特色的管理方法在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和自学能力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黄彦丽积极协调各科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任课教师。同时,她注意及时向任课教师反映学生情况。她的无私和坦诚换来了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共同提高。
在教育教学中,黄彦丽一直站在新课改的前列,大胆探索、实践新课改。作为学校数学教研组组长,她在带领同组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同时,还注重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反思,在教学中创新。课堂上,她总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努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做到理论与实践协调发展。
在播撒爱心的同时,黄彦丽也收获着幸福与快乐。她先后获得“漯河市优秀教师”“召陵区优秀老师”“召陵区优秀班主任”等称号,连续多年被评为召陵镇一中“王牌教师”。
图片由召陵镇第一初级中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