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0年12月2日 星期

如何让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生来没有规则意识。学会判断并有选择地听从成人的要求,遵守社会和道德规则,对孩子的身心成长和社会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缺乏规则意识的孩子往往会变成我们常说的“熊孩子”,父母如何在过分听话的“乖孩子”和让人头疼的“熊孩子”之间,把握好教养的度呢?

用行为控制来建立规则意识。规则意识是一个成熟的人必备的品格。家长不能完全放养孩子,应通过行为控制来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通过监督、询问等方式获取孩子行为、活动等方面的信息,以管理约束孩子的行为。如孩子随地扔垃圾时,家长要立刻对这一行为予以纠正,并且明确“不能随地扔垃圾”的规则,但管教不能针对孩子本身。行为控制的同时,家长要分清哪些事情该管、哪些事情要放手。社会规则、道德问题和安全问题等,理应管控到位。对于孩子个性方面的发展,家长则应当给予孩子一定的探索和尝试空间。

明白叛逆是成长的必经阶段。很多父母碍于成年人的尊严和权威意识,不喜欢孩子反抗自己,面对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更会严格管教。但对成人和权威的挑战,是孩子探索自我和世界的方式。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新的尝试来评估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进而越来越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这是孩子身心发展的特征。当孩子不听话、固执地向大人发起挑战时,家长不要生气,而要想一想孩子的诉求。只要不是底线问题,家长便可以通过协商让孩子明白:合理的挑战是被允许的、权威不是绝对的、不同意见是可以商讨的,以帮助孩子更成熟地面对问题、作出决定。

“看到”孩子。父母自以为是的权威观念、要求孩子绝对服从的教育理念,都源于错误的“儿童观”。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明确了成人对待孩子的四项基本原则:无歧视原则、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尊重儿童权利与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原则。简单来说,就是父母应该“看到”孩子身为独立个体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行为特征、自主选择倾向和人格尊严。比起塑造一个只懂得听话的“乖孩子”,家长“看到”孩子,进而将其培养为人格健全的社会公民,更为重要。

据《教育家杂志》


上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