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0年12月8日 星期

让写作更轻松
漯河日报社小记者部举办“作文就在身边”系列专题讲座

本报讯(记者 张腾飞)“教孩子学写作真是一件难事,我们也不知道怎么辅导孩子。今天漯河日报社小记者部举办的作文讲座和往常的作文课不一样,不但趣味性强,还有写作技巧。孩子们听完课后感觉收获很大,写作思路变得清晰了。”12月5日至6日,小记者“作文就在身边”系列讲座在经济技术开发区某培训学校进行,百余名小记者和家长参加。

讲座上,主讲老师刘波涛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带领小记者重新认识写作,掌握了日常写作的思路和方法,让写作更加简单。

第一个课堂任务是刘波涛老师带领小记者重新认识写作。他举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例子,引导他们找出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的不同之处。“作文就是我们的第二张嘴。”在刘波涛老师的引导下,小记者了解了写作在日常生活表达中的地位和作用。“写作究竟要写什么呢?”随着刘波涛老师提出的问题,小记者们开始思考起来。随后,大家纷纷举手说出答案。听了小记者们各自的见解,刘波涛也积极与他们互动,让小记者们开始关注自己的眼睛、耳朵、口和手脚等,让他们了解自己是如何感受生活、如何与生活互动。“如果现在我要求你们调动自己所有的感官来感受周围的一切,你们会不会觉得许多值得一写的东西其实就在身边呢?”随着讲课内容的不断推进,该系列的讲座的主题——“作文就在身边”逐渐清晰起来。

“就像你随时能说点儿什么,也能随时写点儿什么,因为作文就是你的第二张嘴。”刘波涛老师说完,小记者们在脑海中串起刘老师刚讲过的“感官”“感受”“表达”等相关内容,开始调动自己的一切感观,或现场感受,或回忆往事,寻找自己认为想写或值得写的东西。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引导,现场有多名小记者以口述的形式完成一段简单的表达创作,刘波涛老师对小记者大加称赞。“你们能说出来,肯定也能写出来。这也是今天我带领大家找到的一条写作入门路径。”刘波涛总结说。

找到了写作入门路径,小记者们似乎打开了写作的新视窗。为了让小记者们充分体验到“作文就在身边”的乐趣,刘波涛现场拿出一个柚子,让孩子们观察柚子的形态、颜色,通过鼻子闻柚子的气味,手触摸柚子的质感,最后品尝柚子的味道,完成了一次充满乐趣的互动教学。“我从来没有在作文课上这样与老师互动过,很喜欢这样的作文课,这是我最难忘的一堂作文课。”小记者刘宇昕说。

“我们找到了让写作简单起来的思路,但好的作文还需要积累。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多留心,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把‘写作就在身边’定义为讲座的主题。‘处处留心皆学问’就是相似的道理,写作就是一个总结学习的过程。而且,大家翻看到好的作品都可以对比分析。我希望大家能够把写作文当成一件日常、简单的事情,常常拿起笔写上几句,不用给自己设置目标,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日积月累,让写作成为习惯,也会写出好的作文,写出高分作文。”短短60分钟很快过去,刘波涛最后做了总结,也给讲座现场的小记者们提出了日常写作练习建议。

下课后,小记者们团团围住刘波涛老师,询问写作的相关问题。同时,许多家长也陪着孩子留在现场与刘波涛进行交流。刘波涛表示,好多孩子都觉得写作文难、不爱写、没东西写、不会写,这是因为作文在孩子心中有着较为复杂的要求。而小记者“作文就在身边”讲座的目的是带领孩子们较为系统地认识作文,知道怎样把作文融入自己的生活,使之日常化、简单化。而漯河日报社小记者部组织的活动就是生活体验与作文教学融合的好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作文与身边生活相融合,在活动中突出孩子个性,培养写作兴趣,积累写作素材,并转化为坚实的写作基础。

讲座现场。本报记者 张腾飞 摄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