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12月16日 星期

教孩子学会表达情绪 而不是情绪化表达


情绪化的表达和表达情绪是两种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会造成不同的结果。

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习惯了情绪化表达,而不是表达情绪。

什么是情绪化表达?就是在语言和行为中带着情绪,用情绪告诉孩子:我生气了。让他意识到:我之所以这么愤怒,都是因为你造成的,你需要为此负责。你改变了,我才不会这么生气,才会对你好脸色。

很多妈妈吼孩子、冲孩子发脾气、摔摔打打,都是一种下意识的情绪化表达。

可惜,愤怒和惩罚,只会激发恐惧。孩子也许确实变得听话了,但听话背后的动力是恐惧,是因为害怕惩罚、害怕被抛弃而不敢去做。一旦惩罚消失,他很可能变得变本加厉,以补偿过去的压抑。或者,他会变得更加取巧,想方设法钻空子以规避惩罚,成为一个“油滑”的孩子。或者,他会变成一个唯唯诺诺、非常敏感的孩子,习惯看别人的脸色行事。相信很多妈妈都有同感,吼完了孩子,看上去是发泄了情绪,但过后感觉并不好,并没有因此轻松一些,还多了一份内疚和自责。

处理情绪的正确方法是表达情绪、坦诚交流,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期待。

为什么要表达情绪?因为情绪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当你看不到它、回避它、压抑它,它就会掌控你,驱使你做出冲动的、无意识的举动——情绪在用各种方法表达自己,想方设法让你看到它。当它被表达、被对方看到,它的威力也就烟消云散了。

而语言本身就是一个意识化的过程。当你用语言表达出情绪,就是一个被看到、被意识化的过程。当情绪和感受被说出来,被“看到”,它的威力也就消散掉了。你就从被情绪掌控变成了掌控情绪。表达情绪,其实也是一个真实面对自己的过程。

你离真实的自己越近,你就离真实的孩子越近。 据深度育儿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