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强化龙头带动。通过内挖外联的方式培育、招引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吸纳就业、技术指导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全市56个扶贫龙头企业带动3万名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舞阳县培育壮大华宝农业、贾湖酒业、瑞兴农业等本地龙头企业,引进广东徐福记集团、山东鲁花集团、山东寿光蔬菜集团等外地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带动2.6万名贫困群众持续增收。
创新金融产品。充分发挥扶贫小额信贷作用,相继推出了“养殖贷”“花生贷”“葡萄贷”等金融产品,同步推进精准扶贫企业贷款,确保扶贫贷款用在刀刃上、取得好收益、做到零风险。截至11月底,全市今年新增扶贫小额信贷3251户1.20亿元,户贷率达18.19%。精准扶贫企业贷款余额1.47亿元,带动2618户贫困户增收。
完善联结机制。根据贫困群众生产状况、劳动能力等实际,探索推行了龙头带动、企业托管、入股分红、资产收益、集体经济带贫、合作社带贫、光伏产业带贫七种模式,使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就业务工或者企业统一供种、技术指导服务、保底价回收产品以及托管代种代养方式融入产业链条,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带贫持续性。郾城区、召陵区推行产业扶贫资产收益新模式,实施“联镇带村”产业发展项目,与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投入4300万元扶贫资金,并形成可物化资产,折股量化到镇、分配到村、落实到户,每年收益不低于投资总额的10%,可带动贫困户2904户8577人持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