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六院(市心血管病医院)心脏康复中心团队。市六院提供
■本报记者 刘彩霞 见习记者 潘潇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市第六人民医院(市心血管病医院)顺势而为,成立心脏康复中心,致力于推动心血管疾病的全面防治,以科学、规范、系统的心脏运动康复方案,为众多心血管疾病患者保驾护航。
砥砺前行 精益求精
市六院心脏康复中心不断进取创新,采取中西医结合方式,形成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管理一体化的治疗体系。该中心通过关注心血管病患者的生理、心理、营养及社会因素,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的评价和治疗,帮助众多心血管疾病患者改善了心脏功能,减少其心血管疾病再发生率、猝死率及再入院率,提高生存率,降低医疗费用,让更多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2019年9月,该院在副院长赵森的领导和心内三科主任张伟、护士长毕延娜的具体负责下,正式启动心脏康复中心建设。一年多来,科室不断优化心血管疾病患者管理流程,建立一支由心血管内科医师、康复师、心理治疗师、营养师、康复护士等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配置体外反搏仪、心肺运动试验检测仪、六分钟步行试验检测仪、健身车等先进的心脏评估、诊断、运动康复设备和心电监护仪、除颤仪、IVUS、IABP等急救设备,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早期评估,并提供疾病咨询、健康教育、疾病治疗、康复干预和危险因素管理等服务,依据心血管病患者身心状态为其制订规范化、个性化的心脏康复方案,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
2020年10月29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康复医学会综合学术年会上,市六院正式获得“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授牌。此次国家心脏康复中心的成功认证,标志着市六院心血管疾病规范化、高质量的诊疗体系迈上了新台阶。目前,市六院已成为集“四大国家级中心”(胸痛中心、心衰中心、房颤中心、心康中心)为一体的心脏病救治中心。
科学评估 促进康复
随着网络的发达,许多患者纷纷当起了自己的“科普医生”,就诊时也会直接告知医生自己认为的病情,并催促医生对症下药。面对这一现象,市六院心脏康复中心拥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病情评估系统,该系统不仅是各种错误认识的过滤网,更是正确诊断病情的保障和基础。从入院开始,心脏康复评定便伴随患者左右,通过细致的专科检查和评估,为心血管病患者制订详细的治疗方案,记录病人病情与状态,判断存在的问题,判定治疗效果,进而不断调整康复方案,改善治疗效果,真正让患者享受到系统规范的治疗。
市六院心脏康复中心还将中医传统的针灸、推拿、牵引等康复理疗方法和现代运动康复处方相搭配,帮助患者在身体功能、精神状态等方面得到全面恢复与提升。在肢体障碍、认知障碍、语言障碍、吞咽障碍的评估与治疗方面,市六院心脏康复中心更有独到经验,用物理与护理的双重诊疗,增强患者免疫功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促进组织修复,改善病理过程,达到治病目的。
许多心脏病人把治疗寄托在药物和静养上,从而忽视了运动康复。该中心通过开展有氧运动、阻抗运动、柔韧性训练等,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其日常生活及运动能力的恢复,尤其对心脏病、“三高”疾病患者有良好的疗效,患者通过运动康复训练,避免了卧床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了再次发病的危险,同时提高了生存质量。面对已经恢复到可正常生活的患者,科室后期还派专业人员到其家中指导康复训练、定期复诊调整运动处方,实现心血管病患者的全周期管理。
关爱呵护 从“心”开始
生活中,还有一类患者未患心血管病,但由于自身焦虑、抑郁等,常常出现胸闷气短等病症。为此,该中心专门开设“双心门诊”,医护人员以通俗易懂的言语为患者讲解病情、缓解压力,并帮助其培养良好健康的心态。
因病人的特殊性,市六院心脏康复中心的医护人员不仅能帮患者克服自身的急躁情绪,更能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避免患者因情绪激动导致病情恶化。有许多病人不相信、不愿意做运动康复,科室医护人员常会到病床前与其沟通交流,引导其进行康复训练,贴心的服务促进了和谐的医患关系,专业的医疗技术使患者满意度不断提升。
为进一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市六院心脏康复中心不断升级服务模式,医护人员不仅远程指导出院患者在家中进行康复运动,还定时上门对患者随访复查,时时刻刻给予患者精心的护理服务,让患者在家中也能得到像在医院一样的照护。
市六院心脏康复中心还立足公益,积极开展康复宣教工作。在院内及全市范围内进行心脏康复中心规范化治疗巡讲和培训,进一步提升全市心血管疾病救治水平,并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引导市民树立健康生活新理念,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据市六院心脏康复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中心将继续加强心血管疾病学科建设,强化心血管病治疗技能学习,优化各项工作流程,不断完善和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为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