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1月1日 星期

为文友改稿


■焦仁峰

1998年,我退休了。终于有时间到祖国各地浏览秀丽山川,拜访名人故里,酝酿于心,笔耕在纸,我写的散文、诗歌、小说、报告文学、评论等在多家报刊和网络平台相继发表。其间,认识了不少文友,也遇到不少向我探寻成功“秘方”的文学新手,有的甚至把稿子发给我修改。

江苏无锡的武冰看到我发表的长诗《扶贫三部曲》后,发给我一篇2000字的《鱼鹰的故事》,让我给她改改。我看后觉得故事情节尚可,就是冗长且用词不当,就给她提出修改意见。过了两天,她又发来改过的稿子,并附言:“老师,我真的改不动了,请您帮帮我吧!”面对远方朋友的求助,我欣然应允,添来删去,疏通润色,忙活好一阵子,《鱼鹰的故事》以千字定型,发往《京九晚报》,很快被釆用。文章第一次见报,武冰对我感谢再三,而我也为新人在创作道路上的茁壮成长而高兴。

河北清河县一位叫刘春玲的文友要拜我为师,我诚惶诚恐,不敢接受,但被她那股写作的热情而打动,欣然同意帮她一把。我在微信上给她讲七律的起承转合、古风的仄平声韵、现代诗的要求、散文的架构、报告文学应注意的事项、评论的“点”与“据”等。春玲的写作水平提高很快,作品屡上报纸和网络平台,特别是近期发表的经我指导的诗歌《银杏赋》,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2019年7月10日,河南大学学报发表了我的散文《难忘的相聚》。舞阳的河大老同学看到后,写了一篇评论。说实在的,对同窗的心意我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同意发表吹捧自己的文章。他反问我:“好就是好,孬就是孬,难道因为是你的作品我就不能评论了吗?”拒绝无果,我只好认真审视这篇评论,发现文章框架很好,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就是语言比较拉杂,个别地方用词欠妥当。经过一番斟酌,砍去赘言,到发表时只有2400字了。文章见报后,我在朋友圈的评论区写了四句打油诗,抒发自己的感受。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在成长。看到青年作者和老友的“玫瑰”绽放在媒体,我打心眼里高兴,好像手里仍留有淡淡的余香。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