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1年1月4日 星期

脚下有泥土 心中有力量
我市文艺工作者以优秀作品助力脱贫攻坚

文学艺术作品以独到的视角、丰富的形式,记录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我市文艺工作者深入脱贫攻坚一线,创作出一大批以扶贫攻坚为主题的戏剧、舞蹈、曲艺、书画、摄影、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剧本等文艺作品,讴歌新时代、赞美扶贫人、唱响新生活,脱贫攻坚主题文艺创作取得丰硕成果;同时,开展 了送文化下乡等“扶志、扶智”精神扶贫系列活动,满足贫困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让文化的力量在贫困群众心中生根发芽,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张玲玲

▲田间地头(油画) 赵红涛 作

创作脱贫攻坚文艺作品5000余篇(件)

“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身上沾点泥土,才能写出高质量、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2020年12月30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我市著名作家南豫见如是说。

南豫见创作的长篇小说《扶贫记》是中国作家协会2018年重点扶持作品、2020年市文联重点扶持项目、市委宣传部优秀文艺精品,荣登河南省好书推荐榜第二名。据南豫见介绍,在创作这部小说前,他曾于2016年至2018年连续三年深入源汇区、舞阳县的农村体验生活,挖掘脱贫攻坚中的真实故事,搜集鲜活的写作素材。

市文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围绕“脱贫攻坚”这一主题,市文联组织全市文艺工作者广泛开展主题文艺创作,共创作文学、戏曲、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5000余篇(件),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其中,王海芳的报告文学《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在《时代报告》杂志发表,陈王丽、李勇军、田国宪等人的摄影作品荣获“大决战——河南省脱贫攻坚优秀摄影作品展”优秀奖,由吴继红作词、周晓东作曲的歌曲《我爱周庄》登上“学习强国”。

▲剪纸 常桂莲 孟少雄 作

主题展览呈现脱贫攻坚成果

2020年11月举行的“喜迎新时代 浓彩绘小康”舞阳农民画大奖赛中,获奖的72幅作品充分展现了一年来舞阳农民画创作取得的新成果。农民画家以决战脱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为主题,画自己熟悉的生活,画面中真实的情感、动人的细节既是新时代农村生活的缩影,也是决胜全面小康的赞歌。

《望闻问切助脱贫》《从小树立勤劳致富理念》《小香菇撑起脱贫梦》《光荣脱贫》……这是我市“脱贫攻坚看漯河”书画摄影作品征集活动中收到的部分优秀作品。在这场征集活动中,我市文艺工作者创作了500余件优秀文艺作品。他们用翰墨丹青和镜头思考历史、聚焦现实,展现了人民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记录了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了展示脱贫攻坚的成果,2020年9月,我市举办了“决战2020”脱贫攻坚暨庆祝新中国成立71周年摄影展,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深入全市近百个村庄和贫困家庭,聚焦“一户一案”精准扶贫、“一村一品”产业扶贫、“一人一岗”就业扶贫的典型,用光影叙说扶贫的感人故事,用镜头定格脱贫的幸福瞬间。

把文艺节目送到群众家门口

大曲调子《千里外来了好媳妇》《踏雪寻梅》,河南坠子《扶贫记》《结穷亲》《李逵夺鱼》《蓝老抠》……在源汇区问十乡周庄村、舞阳县侯集乡井庄村、临颍县前杨村演出时,这些有关脱贫攻坚的文化节目很接地气,村民们非常喜欢观看。

我市有4支“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经常到全市基层村庄、社区、学校、企业等开展文艺志愿演出活动,把河南坠子、魔术、书法、川剧变脸等优秀文艺节目送到群众家门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文艺的形式呈现给基层群众,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真正让文艺惠及基层群众,使党的脱贫攻坚政策进一步深入人心。据介绍,2019年以来,“红色文艺轻骑兵”已演出30余场,惠及群众上万人,丰富了贫困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

与此同时,我市文艺工作者还坚持每年深入社区和贫困村,通过文艺支教、捐赠书籍等形式,扎实开展“到人民中去”“文艺助力精准扶贫”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已累计开展活动300多场次,参与志愿者5000余人次,惠及群众2万多人次。

▲送文化下乡(农民画) 武天举 作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