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1月4日 星期

“不胫而走”还是“不径而走”


■李华强

判断“不胫而走”和“不径而走”孰是孰非,关键需要分清“胫”和“径”。

“胫”的繁体作“脛”。《说文解字·肉部》:“脛,胻(héng)也。从肉,巠(jīng)声。”“脛”是形声字,“月”作形旁,“巠”作声旁。现代汉字中左边的“月”多由“肉”演变而来,从“月(肉)”的字大都与器官、部位有关,“胫”的形旁“月”就表示人体的部位。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胫”下注:“胫,膝下踝上曰胫”。“胫”本义指小腿,即从膝盖到脚跟的部位。《韩非子·五蠹》中“股无胈(bá),胫无毛”中“胫”就指小腿。

“径”的繁体作“徑”。《说文解字·彳(chì)部》:“徑,步道也。从彳,巠声。”“徑”是形声字,“彳”作形旁,“巠”作声旁。从“彳”的字大都与道路、行走有关。“径”本义指供步行的小路。《论语·雍也》:“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其中“径”指小路,“行不由径”就是走路不抄小道,比喻为人正直。因“径”是小路,所以人们在使用时往往在其前冠以“小”字,如“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小径红稀,芳郊绿遍”“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等。

依据“胫”和“径”的字义,可推知,“不胫而走”意思是没有腿而能行走。成语出自汉孔融《论盛孝章书》:“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唐白居易《元公墓志铭》也说:“每一章一句出,无胫而走,疾于珠玉。”他们借用了珠玉无腿但滚动快的特点,后此义多用为“不胫而走”,比喻事物不用推行,能迅速传播流行。如明郑善夫《少谷集·附录》:“谭艺之士,推为盛名正宗,先生诗名不胫而走矣。”清赵翼《瓯北诗话·白香山诗》:“文人学士既叹为不可及,妇人女子亦喜闻而乐诵之。是以不胫而走,传遍天下。”而“不径而走”意思是没有路可走,查无出处,并且于情于理不通。因此,“不胫而走”是正确的。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