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1月11日 星期

格律诗的写作要领


■沈进华

学习写作格律诗,首先是确定一个新颖的题材,其次是择韵很关键,它通常会决定一首诗的优劣;起句要耳目一新,不落俗套,中间要善于铺叙、夹叙夹议,但要不露痕迹、对句工稳、张弛有度,尤其要注意的是,尾联一定要有寄意或感悟。

要写好诗词还有一些基本要求,笔者根据自己的写作经验,从以下方面论述之。

一是立意奇崛。立意的高低直接影响作品优劣。诗贵含蓄,而意在言外,则为上乘之作。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怀古咏史,反说其事,倒立其意,效果很好。赤壁之战无论用多少笔墨也难以描述,但诗人却用“折戟”遗物引出遐想,以小见大,绘声绘色地写成了一首好诗,广为流传。

二是形象生动。没有形象思维就没有诗,形象愈生动就愈感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触景生情,托物取喻,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发挥丰富的想象,热情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

三是感情浓烈。陆机《文赋》说:“诗缘情而绮丽,赋体物而浏亮。”只有事感于外、情动于中,具有真情实感,才能写出好诗。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在多雨的巴山想到在长安的妻子,写下了这首诗,自然流畅,一咏三叹,缠绵悱恻,半吐半含。越不说破,越是动人。

四是意境深远。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诗既有耐人寻味的诗句,又有雄浑苍茫的意境。诗人由月夜的关塞想到秦汉时期与匈奴贵族统治者斗争的历史,古今明月一样照临关塞,但当时斗争取得了胜利,如今战争却失利,远征的战士不能凯旋。后一句的感慨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五是自然流露。诗歌创作崇尚自然流露,不造作、不刻意雕饰,让情思自然而然地流露。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就是自然天成,所谓无意求工而无不工者,明人胡应麟评价它“妙绝千古”。

六是善用口语。邱文庄云:“眼前景物口头语,便是诗家绝妙词。”诗人能用寻常的口语来写生动的景色,抒发真情实感,便是天地间最有生命力和最美妙的诗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首诗善于运用口语,平易自然,语虽淡而味不薄,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的向往之情。

七是巧比妙喻。诗人常用比兴写诗,贴切新颖的比喻很有感染力。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这首诗比兴得体、形象生动、色彩鲜明,犹如一幅美丽的图画。

八是诗画交融。“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是诗画交融的圣手,他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诗人对田园山水生活的描绘极见功力,由“独坐”到“弹琴”,从“幽篁”写到“深林”,有动有静、有景有声,独隐的生活情趣跃然纸上。竹林、明月、琴声与独坐的人,构成了一幅天然图画。

九是寓理于形。宋人以理为诗,常常遭到后人批评。清人张廉宜也不赞成以诗说理,但主张以理趣入诗,即把理深寓于景物之中,让形象去说理。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二句写出了庐山的千姿百态,三、四句说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没有说理的语句,理寓于形象中,既有哲理又有诗味,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十是佳言警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惊人语,即警策语也。自古流传下来的警句就是名句,名句能产生很大的社会效应,脍炙人口。白居易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成名;刘禹锡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指出腐朽的事物难以阻挡新生事物的成长;王之涣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激励人们向上攀登;陆游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名句,激人奋进。

十一是画龙点睛。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四句是画龙,选择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衬托,最后一句是点睛,突出主题。这种写法很有感染力,其味无穷。

十二是豪言妙趣。苏东坡说:“诗以奇趣为宗,以反常合道为趣。”诗中的豪言和妙趣令人振奋、耐人寻味,不但无损诗意,反而增强了感染力。陈毅《梅岭三章·其一》:“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红军长征后,陈毅留在南方打游击。1936年冬,梅山被围,得诗三首,留于衣底。这首诗充分表现了革命将领的英雄气概,激人斗志,故能广为流传。

(作者为沙澧诗词协会主席)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