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 旭)“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地了。”1月19日,世林(漯河)冶金设备公司代表,将一面写有“人民公仆 为民服务”的锦旗送到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表达谢意。
这是怎么回事?原来,2013年7月,世林(漯河)冶金设备公司职工宋保峰,下夜班回家途中被不明机动车撞击,身体遭受重创。事发后,肇事司机逃逸。此前,公司为宋保峰足额交纳了工伤保险费,便向有关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2013年8月,有关部门作出了工伤认定决定。2014年2月,宋保峰被鉴定为六级伤残。因为这场事故,宋保峰落下语言障碍、智力障碍,至今无法工作。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上两次手术费共计近16万元一直没有解决,宋保峰一家生活特别困难。
2020年7月,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召开服务企业座谈会,邀请10家企业,就我市政务服务工作搜集问题线索及建议。座谈会共收集5大类9条问题线索及建议,涉及人社、公安、生态环境、电力等多部门。其中,世林(漯河)冶金设备公司代表反映,公司职工宋保峰的工伤医疗费历时7年仍未发放,希望予以解决。
对于此事,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高度重视,安排政务督查科姚帅、丁凯两个人负责。姚帅、丁凯多次到世林(漯河)冶金设备公司了解情况,掌握了详细资料。
在解决过程中,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先与交警部门沟通协调,拿到交通事故侦查情况说明后,指导宋保峰家属递交《工伤医疗费用先行支付申请书》。经过多次协调、磋商,最终,有关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作出工伤医疗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的决定。截至目前,工伤医疗费15.76万元已打至宋保峰个人账户。
这是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为群众、企业排忧解难,加强政务服务工作的一个缩影。
2020年,该局围绕群众办事难点、堵点、痛点,通过优化流程、精简材料、共享数据等措施,梳理发布首批“一证通办”事项106项。同时,该局着力推进“一窗受理”。目前,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网上申报”窗口,923个事项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690项审批服务事项实现部门“一窗”分类受理,575项审批服务事项实现“无差别全科”受理。
2020年6月,该局推出“漯易办”APP。“漯易办”APP平台提供政务服务、便民服务项目1100余个,涵盖个人办事、法人办事、信息查询预约等高频办理事项。截至目前,“漯易办”APP平台累计办结事项46735件次,办结率100%。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该局聚焦企业复工复产,建立企业帮办团队,通过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豫事办”APP、“漯易办”APP等渠道,征询收集企业集中办理和急需办理的事项。助力我市“千企惠民促消费”活动,依托“漯易办”APP平台,共吸引30多万人次参与活动,发放各类消费券近3000万元,间接拉动消费超3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