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改革两年来,市市场监管局以加快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为主线,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全市商标、专利数量稳步增长,知识产权营商环境在2019年度全省评价中居全省第二位,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
创新引领发展,知识产权则是创新园地里最美丽的花朵。20世纪90年代末,湖南青年刘卫平、刘福平到漯河创业。20多年来,他们从一家小微企业做起,如今创建的平平食品责任有限公司已经成长为集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休闲食品企业,生产的卫龙食品远销海外,公司及个人拥有各类专利71项。谈起公司的成长壮大,刘卫平常常感慨,“公司发展一步也离不开知识产权”。
幼苗生长靠土壤,知识产权发展靠环境。为了激励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创新、创造,市市场监管局推出激励自主创新配套政策近20项,在全省率先推出了给予企业自用首件注册商标奖励,企业参保知识产权保险的首件专利、商标给予补贴,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金融机构给予奖补等措施。今年,他们又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激励优惠政策,将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工作纳入各县区目标考核,形成政府、第三方服务机构、企业共同参与的高效工作机制。
两年来,全市知识产权“量能”强势增长。截至2020年10月底,专利申请量为3499件,同比增长38%,授权量为2308件,同比增长41%,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拥有专利占比20%。全市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25185件,同比增长28%,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拥有注册商标占比达40%,万人拥有注册商标95件,居全省第三位。目前,全市拥有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级1家、省级12家、市级29家。我市知识产权“航船”正乘风破浪、驶向深蓝。
对企业而言,知识产权既是无形资产,又是真金白银。说起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和质押融资,临颍县颍机机械制造公司负责人张志刚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去年复产复工期间,该公司想将抓草机的一项研究成果进行转化,但苦于资金不足,项目被迫搁浅。正在张志刚犯愁之际,市市场监管局与银行的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帮助他用公司的8项专利办理了200万元的融资贷款。目前,该公司的抓草机、压捆机等产品产销两旺,生意红红火火。现在,临颍县颍机机械制造公司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38项,张志刚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两年来,市市场监管局开创“政府搭好台、银行唱好戏、企业得实惠”的工作模式,不断完善全市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与金融资产的有效融合,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累计成功实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07笔,总金额突破8亿元,且从未发生过不良授信。累计向企业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奖励近500万元。特别是去年疫情发生以来,及时帮助28家企业利用专利权融资2.03亿元,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没有保护,就没有知识产权。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商品行为,营造竞争有序的食品生产经营环境和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2019年3月7日,成立不到两个月的市市场监管局,全面打响了一场以擦亮“中国食品名城”名片、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主题的打假治劣“春雷行动”:3家企业被查,并被处以重罚;举行两次假冒仿冒食品集中无害化销毁行动;召开了4次“春雷行动”警示约谈大会,各大商超、食品生产企业的300多名负责人接受了警示约谈。行动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历时之长、效果之好,在我市知识产权保护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2020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坚持对制售假劣商品违法行为露头就打。市、县(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联动,先后6次开展知识产权执法维权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恶意、重复侵权等违法行为。加强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业态、新领域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将假冒专利、商标侵权、盗版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信息纳入企业公示系统,形成失信联合惩戒机制。2020年11月,晋冀鲁豫四省十五市知识产权执法协作会议在漯河召开,会议介绍并推广了我市知识产权保护的典型经验。
未来,建设制造强市、质量强市、网络强市、数字漯河,需要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离不开良好的知识产权营商环境。实现美好愿景,任重道远,全市市场监管人、知识产权人将永不懈怠,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
陈志奇 孙海强